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七转识】 指前七识,此有二解,一者以第八识为本识,前七识为本生转生之识,名七转识;二者谓修行十地位中,此前...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梵语 gati,巴利语同。意译道。指众生以自己所作之行为(业)所导趋来生之生存或生存世界而言。趣之分类大致有:(一...修药师之法时,造药师七像,每像各供七灯,共四十九灯,更请僧四十九人诵读药师经。(参阅“四十九灯”1630) p163...指违犯小乘戒律所严加禁制之杀人、淫乱、窃盗、妄语等四种重罪之人。为天台宗智顗大师所说。于小乘戒律中,僧众若触...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名数)一、四谛教,阿含经也。二、无相教,般若经也。三、观行教,华严经也。四、安乐教,涅槃经也,谓说常乐。五...(一)为“能诠”之对称。指依教法经文之语句,阐释内容而开显其意义,故称经文为能诠,义理为所诠。据四教义卷一载,...即供奉佛荼毗后的遗灰之塔庙。略称炭塔。关于此塔,或炭塔、灰塔并存,或视同一塔,诸经典中说法不一。如法显传、玄...(界名)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其内院常为补处菩萨之生处。今弥勒菩萨生于此。故谓之为弥勒之净土。弥...(人名)数论鼻祖迦毗罗Kapila之译名。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名劫比罗,古云迦毗罗,讹也。此云黄赤。鬓发面色,并...(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实、勤奋,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念佛堂不打佛七时,她就成为素...近日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因遭受感情波折而情绪低落,希望寻求解决的方法,为此,我特别写了《佛教的爱情观》一文以作...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第一个是誓愿力,第二个是观照力。 这个誓愿力就是说,在行菩...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以香、灯、花、果供养三宝,或早午斋前合掌供养三宝,乃至对众...很多人见了面都会说:因为我们有缘,所以在一起工作;因为我们有缘,所以能够见面。如果一见面就吵架,算不算有缘?...2012年4月3日是本焕长老圆寂的第二天,本焕长老的衣钵传人印顺大和尚暂时放下繁重的治丧任务,抽空一小时,接受媒体...
有一天,弹簧冲著压力大声叫道:人们喜欢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干嘛老是来找我的麻烦? 压力淡然一笑,平静地说道:...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缘观,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凡夫用自己的妄想执着观察人生的时候...
一实境界
【三藏法数】
[出占察善恶业报经]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上篇:一实相印 | 下篇:一地 |
【所行具足】 p0739 显扬七卷二页云:所行具足者:谓五处非苾刍所行。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
七转识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趣
四十九僧
佛法死人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波颇蜜多罗三藏五教
所诠
灰炭塔
弥勒净土
黄赤色仙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咱就信阿弥陀佛
宽运法师:佛教的爱情观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圣严法师《运用所缘 精进奉献》
【推荐】本焕老和尚最后的开示与4个心愿

没有挣扎就没有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