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禅林中,居于送葬行列之终,以镇压骚扰者,称为押丧。一般由都寺(维那)任之。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条(大四八·一...梵语 strīndriyah。指女性生殖器及其生殖机能。二十二根之一、五作根之一。与男根合称二根;因其有使女、男成为女...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亦名:藏衣戒制意、藏他衣钵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藏衣戒五十八。出家达士,德类老成,随事运为...【远想近想】 p1257 集异门论十一卷八页云:若远若近者:云何远想?答:过去未来想。云何近想?答:现在想。复次云...梵名 Bhadrakalpika-sūtra。凡八卷(或七卷、十卷、十三卷)。又称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术语)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于经量部为轮回之主体者。见异部宗轮论。...方摄者,谓依东方诸蕴界处还自相摄余方,蕴界处亦尔。...譬喻六波罗蜜。波罗蜜(梵 pāramitā),意译作到彼岸,故以舟喻之。[十住心论卷六] p1262...(术语)禅林住持上堂,于学者垂示难问题,谓之索语索话,又曰钓语钓话,钓出学者之疑之义也。禅林宝训三曰:万庵曰...【欲界有三十六处】 p0988 瑜伽四卷二页云:处所建立者:于欲界中、有三十六处。谓八大那落迦。何等为八?一、等活...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足去饿鬼界,当时看见一个饿鬼,形貌丑陋,令人汗毛竖立。这...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滚滚红尘中,人往往被境界浪花里的是非曲直打得...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弘一大师 以和气迎人...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比如说我们一天从早到晚,一会上殿...
我们初发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个信字。这个信字如果建立不起来的话,最高的佛法,最高的善知识,也救不了你。所以...
我们是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杂念堆里面过日子,这是我们一个众生相的基本相状。有些人不明白这道理,...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职场中,主管认为是公平的,但是站在员工的立场,就可能变成不...
二种无心约教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着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着。是也。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二当体是无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上篇:刘蚪二教 | 下篇:二宗释题 |
梁代僧。吴郡(江苏吴县)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详。少投建初寺僧祐出家,遍学经律。后住庄严寺,博采群言,酌取精理...
押丧
女根
阿修罗战
藏他衣物戒制意
远想近想
贤劫经
一味蕴
方摄
六舟
钓语
欲界有三十六处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恶口骂人的种种可怕报应
慈忍治嗔恚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妄念是病,佛号是药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