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用以譬喻物之黑。无量寿经卷上颂曰(大一二·二六七上):“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术语)与其人以成佛之记别,以佛之神力隐于其人而使他人知之,谓之隐覆授记。四种授记之一。...(术语)如实相而知之也。往生论注下曰: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613~687)唐代僧。梵名 Divākara,音译地婆诃罗。中印度人。广通三藏,兼善五明。高宗仪凤(676~678)初年至唐...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牒释)恶心出佛[身]血者,故论说言,出血一也,由心善恶耳;故善登梵天,恶沈鼻狱,...凡二卷。唐代道绰(562~645)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据迦才之净土论所举,道绰归信净土教,系于隋大业五年(6...【如理行】 p0575 法蕴足论二卷十二页云:如理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如理。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杂语)论义有五问十题之称。问者五人,讲师一人。问者一人以各业副为十题。初问之题曰业义。次问之题曰副义。...(公案)云门示众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三门来灯笼上。此据肇公之宝藏论...【随眠】 为烦恼的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的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书名)一卷,说金刚智三藏六卷略出经之要注,智藏笔之。见日本续藏经。...(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问: 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名佛弟子也想学《易》以免过,有必要吗?另外,请教《周易》与...
过去咱们说,定业不可转。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你转不动了。这句话不对。为什么不对呢?那若是真正定了、不可转,...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佛陀!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老师。 佛陀听了这话,丝毫没有...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就路还家,复本心性。然此诸法,皆仗自力,唯净土法门,...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①,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头晕神疲。再不自重...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于小...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常说般若,...
二种常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百岁至劫灭名常百岁至劫灭名常者。谓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方始入灭。是名为常。此乃久远住世为常。非不迁不变之常也。二常住不坏名常常住不坏名常者。谓诸菩萨烦恼之惑已灭。则真常之理方显。真常之理。不生不灭不坏不变。是名为常也。
上篇:空有二执 | 下篇:二无常 |
巴利名 Petakopadesa。摩诃迦旃延(巴 Mahākaccāyana)造。本论以十六范畴、五方法、十八根本句等为中心,解释巴...
聚墨
隐覆授记
如实知
日照
恶心出佛身血
安乐集
如理行
五问十题
云门一宝
随眠
金刚顶义诀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定业能不能转?有这样一个比喻
说不如行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