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济缘记·释疏序:“沙门即出家通名,释乃随师之姓氏。”(业疏记卷一·一·一三)...【一切行有三种】 p0009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又若略说处及非处善巧相者;谓或依止趣五趣行,或复依止趣涅槃...(杂名)真言行者所入之坛场有二种之别:一云普门坛,一云尊坛。普门坛者以大日如来为中心,都会无尽诸尊之金胎两部...又名心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就是未动心前的心,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华译为世尊,是佛的别名。...(一)为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住于一切诸法中,故称法住。[大般若经卷三六○](参阅“法性”3358、“真如...(名数)佛之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大悲,合而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杂名)苏轼文曰:大觉禅师持律严,仁宗赐龙脑钵盂,师对使者焚之。...(1336~1405)日本临济宗僧。别号蕉坚道人。敕谥“佛智广照国师”、“净印翊圣国师”。土佐(高知县)人。早年从学...(故事)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色相非心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五难。外人问:色法是有质碍的,识是无质碍的。如果色法也是以识为其本体,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佛?他说:世间有苦。 那就有资格学佛...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因为有退转。就拿现在的众生来讲,在修学路上,往往会遇到两...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实相中流现。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在没有什么讲头;在你们还以为不十分要听;因为各人的心行上差...
【原文】 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叹。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位侍...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个惩罚的方式就是把他的头发去掉。所以在...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不过,我们只是平凡的人,谁也不能保证永不犯错。所以问题不在...
义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历代名僧辞典】
义朗律师者。益州成都人也。善闲律典兼解瑜伽。发自长安弥历江汉。与同州僧智岸并弟一人名义玄。年始弱冠知钦正理。颇闲内典尤善文笔。思瞻圣迹遂与弟俱游。秀季良昆递相携带。鹡鸰存念鱼水敦怀。既至乌雷同附商舶。挂百丈陵万波。越舸扶南缀缆郎迦戍。蒙郎迦戍国王待以上宾之礼。智岸遇疾于此而亡。朗公既怀死别之恨。与弟附舶向师子洲。披求异典顶礼佛牙。渐之西国。传闻如此。而今不知的在何所。师子洲既不见。中印度复不闻。多是魄归异代矣。年四十余耳。
上篇:明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下篇:会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指三界之迷苦,往返不止,乃有罪众生之生死轮回境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大八·八三七中):“十善菩萨发...
沙门释子
一切行有三种
普门坛
性心
路迦那他
法住
小乘十八不共法
龙脑钵盂
绝海中津
小乘寺宾头卢为上座
色相非心难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贤愚寿夭,富贵贫贱,皆可自作主宰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