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Vidhushekhara Bhattacharya, 1878~1959)印度佛教学者。生于孟加拉邦玛尔达赫县。初习梵文、因明、吠檀多哲学等...凡十二卷。唐代玄奘述,其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编集而成。略称西域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为玄奘于十六...1、华译为法,指佛所觉悟的真理和觉悟的方法。 2、菩提达摩的简称,印度人,梁武帝时泛海到达中国的广州,武帝...行事钞·通辨羯磨篇:“亦有转弄精神。观事乃同于法。而人事两缘,冥逾梦海。量时取法,全是师心。照教,教称不成;...(术语)闻法或味法而生喜,是曰法喜。法华经宝塔品曰: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赞阿弥陀佛偈曰:光所至处得法喜...【善知心善知心回转】 p1148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卷四页云: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我不见一法、速疾回转、犹如心者。...指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此为见分缘虑外尘之气分,故又称缘气。又为所缘之事相,而非能缘之心性...佛教僧尼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定及传统习惯。 出家 佛教信徒为求解脱而出家修行。这种制度原非佛教所创始,古印...云何病苦?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舌痛。面痛唇痛。齿痛腭痛。喉痛心痛。风病嗽病。气病噫病。癞病痔病。痢病麻病...凡二十五卷,另有目录二卷。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凡例、碑文、塔...(术语)二障之一。根本无明,碍正知见而不达本觉真如之理,谓之理障。圆觉经曰: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忏悔要相信因果报应,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看看头发,当你年轻时,是多么乌黑亮...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这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成就佛...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贪嗔痴来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以贪...
然人之过, 有从事上改者, 有从理上改者, 有从心上改者, 工夫不同, 效验亦异。 我们的过失有三种改的方法。有的...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
宗本〔《神僧传》卷第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圆照。讳宗本。出于管氏。常州无锡人也。性质直少缘饰貌丰硕言无枝叶。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其住瑞光。民有屠牛者。牛逸赴本跪若自诉。遂买而畜之。其住净慈。岁大旱湖井皆竭。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涌。得金鳗鱼因浚为井投鱼其间。寺众千余人汲以不竭。民张氏有女子死。梦其母曰。我以罪为蛇。既觉得蛇于棺下。持以诣本。乃为说法。复置故处。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我女当入笼中。当持汝再诣净慈。如其祝。本复为说法。是夕梦女曰。二报已解脱矣。其显化异数如此。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沐浴而卧。门弟子环拥请曰。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无偈。幸强起安坐。索笔大书五字曰。后事付守荣。掷笔憨卧若熟睡然。撼之已去矣。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嵒寺。阅世八十。坐五十二夏。
上篇:志言〔《神僧传》卷第九〕 | 下篇:悟新〔《神僧传》卷第九〕 |
梵名 Bhagavān-bhaisajyaguru-vaidūryaprabhasya pūrvapranidhāna-vi?esa-vistara。全一卷。唐代玄奘译。略称药...
帕塔恰里亚
大唐西域记
达摩
羯磨不得师心
法喜
善知心善知心回转
缘影
僧伽制度(samgha)
病苦
五灯严统
理障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忏悔的五个要点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忏悔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业障是怎么来的

有哪些可行的改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