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教相违】 p0598 因明入正理论云:自教相违者:如胜论师立声为常。如疏四卷二十四页释。...(术语)十魔之一。于所修之善法生贪着之心更不增进者。...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教下则是指释迦佛言教之下的一切理论和方法。八宗中,除了禅宗,其他都是教下。又宗门讲究...出离差别者,谓依十地而出离故。...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亦名:覆疮衣过量戒犯缘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文中不释,制意、犯缘,并同上(过量尼师坛戒)。”(戒疏记卷一...【苦谛共相】 p0845 集论四卷三页云:云何苦谛共相?谓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如彼卷三页至六页广释。...子题:戒者行根住持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又如大地,能生成万物。故经云,若无净戒,诸善功德不生。又云,依因此...(一)(602~675)唐代僧,为我国禅宗第五祖。浔阳(江西九江)人,或谓蕲州(湖北蕲春)黄梅人,俗姓周。七岁,从四...梵语 vyāpāda-nīvarana,巴利语同。五盖之一。盖,覆盖之义,为烦恼之异名。瞋恚能令人发激怒之情,盖覆心性,妨...(堂塔)蒙堂之名,始于大觉之故事。后来两序退职者之安息处,称为蒙堂。蒙者周易蒙卦象曰:蒙以养正,圣功也。疏曰...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曾黎吃素源于偶然。食素之后,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对于素食者来说,吃素需要一个开始,而这个开始意味着找...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都是自找的。常有人跑来抱怨,说:师父,我气啊!...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者有如此大的价值呢?不妨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次,我参...
【故事一:一生的积蓄全部用于印经】 圆拙法师身上的钱从来不超过一千块,为什么不能超过一千块钱呢?在一九八八、...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念,若能妄念不生,得大总持,就可以得到神通,但是持咒必须具...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出,怅然而去。寻归回龙,兹又一月余矣。因数子相劝,欲讲《...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一)问: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的话 答:说到鼓励他人,古来高僧大德,都离不开下面这几句话。学佛第一个要有长远...
普闻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普闻。唐僖宗第三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画。性不茄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可回。中和元年天下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闻断发逸游谒石霜诸。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莲也。闻夜入室问祖师别传事。诸曰。待按山点头即向汝道。闻因契悟。依止数岁。乃请遍游名山。诸曰。逢干即止。遇陈便住。于是远游。过昭武抵大干。遥望山巅蔚然深秀。问父老曰。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陈嗣者。久隐其中。因悟师言。即拨草至山。陈嗣一见乃分坐同住。因乞菜种于嗣愿求斗斛。嗣曰。岂有斗斛与之一合。遂入山垦种。后谷口之人相谓曰。前日僧入山经今不出。必为虎所啖。往视之见茅庐一所。行者数人指呼百诺。而重冈复岭菜已青矣。盖耕种菜者。乃山神所投。行者乃虎也。陈嗣觉师之胜乃曰。吾居此每苦恶兽毒虫之多。公来皆屏迹。道德非吾所及。吾种之缘其属公乎。既而道德播闻缁徒云集。遂成巨剎。忽有老人跪请曰。我乃龙也。家于此山以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愿赐救护。师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可易形来。俄化为小蛇。师以锡杖引入净瓶。良久风雷挟坐榻山岳摇振。师宴坐达旦。天宇澄霁蛇自瓶出。有顷复为老人形而谢曰。若非藉师法力则血肉腥秽此地矣。无以报德。山中无水何以安众。当以水延师道场也。即于峻谷穷源刮成石穴涌泉一泓。始虽涓涓终焉衍溢。遂成一湖。今在半山龙湖之名。盖始于此。冱寒不冰大旱不竭。其流四出灌溉田数百顷。邦人神之建祠其上。岁时享祀焉。今遇上元乃师诞辰。龙必朝谢有祥云瑞气之应。院之右十五里有隋义宁欧阳太守之庙。即今福善王也。庙食至是历二百七十余载。其神极灵祸福此邦。民敬畏之牲牢享祭无虚日。师见而闵焉。一日杖策之祠下。说偈见意。复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是夕里之父老梦神云。我今受禅师戒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如是易血食以斋羞。至今遵之。神人相安。神显灵异。护持此山。或云。师尝与神以道力角胜负。庙傍有松巨干参天。师举手抝下拂地三匝。而神实拂其二。遂屈而从之。一日集徒曰。吾将他适。院事付聪教二门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以君。我敛目时齐听取。寺众凄然坚请且为佛法住世。师曰。汝等岂不知达磨只履西归普化全身脱去之旨耶。何以去来生灭视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应供。到彼僧房集。供罢就长者更觅一分与行者。长者谓师独行不诺所请。遂觅水一盂。噀杖为虎高驭而去。至开元寺。而龙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复归山中。已有聪禅师矣。故龙湖无开山祖师之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证。又有禅师照水自写真像。至今存焉。敕谥圆觉禅师。凡有所祷其应如响。而院前有师所坐之杉。至今间生异花。
上篇:从谏〔《神僧传》卷第九〕 | 下篇:怀浚〔《神僧传》卷第九〕 |
【尸罗】 p0237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尸罗者:谓能寂静毁犯净戒罪热恼故。又与清凉义相应故。 二解 如戒之异名中...
自教相违
善根魔
宗门教下
出离差别
数息观
过量覆疮衣戒犯缘
苦谛共相
戒如大地生成住持
弘忍
瞋恚盖
蒙堂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曾黎的素食心得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一瓣心香供耆德:记圆拙老和尚二三事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