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身】 p0597 摄论三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 二解 成唯识论...(名数)一不贪,二不瞋,三不痴。十住毗婆沙论一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智度论三十曰:一切...(780-841)唐代高僧,为华严宗之第五祖,世称圭峰禅师。...词有八种,谓八何词、八若词。...诸佛成佛之后,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势须摄土度生,以完成大愿。摄土度生的形式有两种:...亦名:除入梐孔上截竟 子题:截竟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除入梐孔上,谓入孔栒头不在数也。 截 竟 者,究竟成也...【苦无味受】 p08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二页云:若受、与彼为安足处;名有味受。苦受、不与爱、或一切烦恼、...(杂语)反被袈裟也。寄归传二曰:屏私执务随意反抄。...亦名:戒从一切众生得定分因不定、得戒情境 子题:分不定、因不定、得戒有三、戒生因、一切境、一切分、一切因、得...(人名)隋大业中幽州智泉寺沙门。刻大藏经于石,封藏于涿州白带山者。...凡六册。弘一撰。新文丰出版。为蔡念生所编辑之弘一大师著述集。二十五开本。内含药师经析疑、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话多心散乱! 来到寺院,首先要守规矩。 少说一句话,多念...
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体验什么是发菩提心。自己真正发了菩提心,向内就是要明白:我与佛无二无别,只是一念无明变成不觉...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愿意吃苦,则人人都可成佛,可到...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的。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为了满足无止境的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大德,今天是 2004 年元月十日...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就会顺道买些水果,逗它开心;但是,每当主人输钱了,就会打猕...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中说: 香积厨中...
智广〔《神僧传》卷第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广。姓崔氏。不知何许人也。德瓶素完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显奇踪。凡百病者造之。则以片竹为杖指其痛端。或一扑之无不立愈。为癵者则起。跛者则奔。其后益加神验。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或遇甚痛恼者。捩纸蘸水贴之亦差。尝循江渎池咒食饲鱼。经夜其鱼二尺已上。亿万许皆浮水面而殒。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天也。自咸通初至九座山。忽逢巨蟒欲来吞师。师锡自飞撑拄其口。师入其口趺坐入定。神来谢罪师不顾之。逮出定蟒化为石矣。继而雷雨大作涌沙成地。山神移山。八维荫映。以干符三年示寂。
上篇:怀信〔《神僧传》卷第九〕 | 下篇:从谏〔《神僧传》卷第九〕 |
【下地有三种粗相】 p0237 显扬七卷十三页云:复次麁相者:谓于一切下地,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略有三种诸下地法而...
自性身
三善根
宗密
词
摄土度生
过量床戒除入梐孔上截竟
苦无味受
反抄
戒境遍一切众生
静琬
弘一大师法集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话多心散乱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慧律法师《强烈的正念》

猕猴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