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非所应修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非所应修法云何?谓不善无记法,及择灭。...(杂名)周礼曰:凫氏铸钟。考工记曰:凫氏为钟,凫入水不溺,以名钟工,取其浮虚之义。...(术语)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又作提婆五邪法。即佛世时,提婆达多所说之五种邪法。提婆以此五种邪法破和合僧,在五逆罪中为最重罪。此五法诸书记...谓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相融不二。天台宗认为圆教行者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大体上虽是相对差别,然二者之体皆为圆融无碍...(行事)当日调百味之饮食及百种之器具,供养安居告终之众僧也。供祖先之亡灵及施于饿鬼,非本意也。云栖之正讹集曰...(喻)世间一切事物,无常迅速。...(术语)台家指法华经以前曰尔前,净家指观无量寿经以前曰化前。依善导观经疏化前序之语而立。...(书名)又曰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分别明菩萨释龙树之中论五百偈者,较释青目之五百偈者(即中...【有为等无间法】 p0552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有为等无间法云何?谓有漏心心所法等无间,诸余有漏无漏心心所法...恒伽河的简称,恒河又名克伽河,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的第四祖,他生活的时代大约是公元580年到651年期间。道信禅...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性,还有自身素质的结合。我们对下一代的教导和自身幸福,要有...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凡夫...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们两个对功德有保护跟增上的作用。所以印光大师说,菩萨道要成...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但是我们出家人给人类的贡献是什么呢?福德、安全、幸福。这...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观照我们这一世的生命苦哇!八苦交煎。因缘所生法:空、无常。...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
万回〔《神僧传》卷第七〕
【历代名僧辞典】
万回师。阌乡人也。俗姓张氏。初母祈于观音像因妊回。回生而愚。八九岁方言语。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及长父令耕田。回耕直去不顾。口惟连称平等。因耕一陇长数十里。遇沟坑见阻乃止。其父怒而击之。回曰。总耕何分彼此。乃止击而罢耕。回兄戌役于安西。音问隔绝父母谓其亡矣。日夕涕泣忧思不止。回顾父母感念之甚。忽跪而言曰。涕泣岂非忧兄耶。父母且信且疑。曰然。回曰。详思我兄所要者衣装糗粮之属请悉备焉。某将往视之。忽一日朝赍所备而往。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善矣。发书视之乃兄迹也。一家异之。弘农抵安西。盖万余里。以其万里而回故。号曰万回。先是玄奘向佛国取经。见佛龛题曰。菩萨万回。谪向阌乡地教化。奘驰驿至阌乡。问此有万回无。令呼之。万回至奘礼之。施三衣瓶钵而去。后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时张易之大起第宅。万回尝指曰。将作。人莫之悟。及易之伏诛以其宅为将作监。尝谓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曰。三郎斫汝头。韦庶人以中宗第三。恐帝生变遂鸩之。不悟为玄宗所诛也。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见回皆肃揖郑重问讯。诸公曰。各欲圣人一言以定吉凶。抚沉背曰。汝真才子。沉不胜其喜。曰圣人与我受记。诸弟子不可更争。又谓武曰。与汝作名佛童。当无忧也。目羲稷有不善之色。岑以马避之。目稷云。此是野狐。其言何足惧也。乃顾云。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诛。人益贵重。玄宗潜龙时与门人张暐等同谒。回见帝甚至亵渎。将漆杖呼且逐之。同往皆被驱出。曳帝入反扃其户。抚帝背曰。五十年太平天子自爱。已后即不知也。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故倾心翼戴焉。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及睿宗在藩邸时。或游行人间。万回于聚落街中高声曰。天子来。或曰。圣人来。其处信宿间。睿宗必经过徘徊也。惠庄太子。即睿宗第二子也。初则天以示万回。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宜兄弟。后生申王。仪形瑰伟善于饮啖。景龙中时时出入。士庶贵贱竞来礼拜。万回披锦袍。或笑骂或击鼓。然后随事为验。太平公主为造宅于己宅之右。景云中卒于此宅。临终大呼遣求本乡河水。弟子徒侣觅无。万回曰。堂前是河水。便于阶下掘井忽然河水涌出。饮竟而终。此坊井水至今甘美。
上篇:秀师〔《神僧传》卷第七〕 | 下篇:处寂〔《神僧传》卷第七〕 |
(一)谓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即指有情流转之根本识。又作业相(梵 karmajātilak?ana)、业相识。五意之一,...
非所应修法
凫钟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提婆五法
境观不二
盂兰盆供
电光朝露
化前
般若灯论
有为等无间法
恒河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埋少年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