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位于韩国庆尚南道昌宁郡昌乐面玉泉里火旺山中。创立年代不详。李氏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7),沙门灵云再建大雄殿,...(动物)梵语母蔗迦Mūṣika,又作妇佉罗Ākhu,见梵语杂名。...谓真谛即俗谛,俗谛即真谛。此系天台宗之别教、华严宗之终教以上所立之说。真如可随缘为诸法,故诸法即真如。 p421...【随顺】 p1364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随顺者;谓解释次第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随顺者:随顺证得诸沙门...梵语 vi?esa-mārga,巴利语 vīsesa-magga。胜,殊胜之义;进,升进之义;道,通道、过程之义。即指比前阶段更殊胜...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律比丘尼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牵引因】 p1037 瑜伽五卷十页云:依习气因依处,施设牵引因。所以者何?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诸行,于爱不爱趣中...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千僧读经、千部经。为祈愿与追思供养,而将同一经典读诵一千遍之法会。即招请众多僧人,令各读诵...(杂语)奉承行持教命也。仁王经末曰: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胜鬘经末曰: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维...【无分别智见有相无】 p1091 成唯识论九卷八页云:有义、此智二分俱无。说无所取能取相故。有义、此智相见俱有。带...因明用语。有,全有之意。因明称宗异品全部均具有“能立法”所说之义者为异品有。例如声论师对佛弟子立“声为常(宗...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能在四祖寺办夏令营,可以说是你们的好因缘。因为四祖寺开光才一年,所以你们与四祖寺很有缘。同时,你们要感恩净慧...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四川传法的一个禅宗大师,无际大师很有...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今问汝,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初发心要出家,你阿难尊者...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人的一生无时不与痛苦相伴,少时有少时的痛...
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就能得财富、田宅。那就不用布施了吗。不是说布施才能得福吗。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和布施...
华严和尚〔《神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华严和尚。学于神秀。禅宗谓之北祖。尝在洛都天官寺。弟子三百余人。每日堂食和尚严整瓶钵必须齐集。有弟子夏腊道业高出流辈。而性烦褊躁。时因卧疾不随众赴会。一沙弥瓶钵未足。来诣此僧顶礼云。欲上堂无钵。如可暂借明日当自置之。僧不与曰。吾钵受持已数十年。借汝必恐损之。沙弥恳告曰。上堂食顷而归。岂便毁损。至于再三。僧乃借之。曰吾爱钵如命。必若有损同杀我也。沙弥得钵捧持兢惧。食毕将归。僧已催之。沙弥持钵下堂。不意砖破蹴倒遂碎之。少顷僧又催之。既惧遂至僧所作礼承过且千百拜。僧大叫曰。汝杀我也。怒骂至甚。因之病亟一夕而卒。尔后经时。和尚于嵩山岳寺。与弟子百余人方讲华严经。沙弥亦在听位。忽闻寺外山谷中若风雨声。和尚遂招此沙弥。令于己背后立。须臾见一大蛇长七八丈。大四五围。直入寺来努目张口。左右皆欲奔走。和尚戒之不令动。蛇渐至讲堂升阶睥睨若有所求。和尚以锡杖止之云住。蛇欲至座遂俯首闭目。和尚戒之。以锡杖扣其首曰。既明所业。今当回向三宝。令诸僧齐声为之念佛。与受三归五戒。此蛇宛转而去。时亡僧弟子已有登会者。和尚召谓曰。此蛇汝之师也。修行累年合证果位。为临终之时惜一钵故怒此沙弥。遂作一蟒蛇。适此来者欲杀此沙弥。更若杀之当堕大地狱无出期也。赖吾止之与受禁戒。今当舍此身矣。汝往寻之。弟子受命而出。蛇行所过草木开靡如车路焉。行十四五里至深谷间。此蛇自以其首叩石而死矣。归白和尚。和尚曰。此蛇今已受生在裴郎中宅作女。亦甚聪慧。年十八当亡。即却为男。然后出家修道。裴郎中即我门徒。汝可入城为吾省问之。其女今已欲生而甚艰难。汝便可救之。时裴宽为兵部郎中。即和尚门人也。弟子受命入城。遥指裴家。遇裴请假在宅。遂令报云。华严和尚传语。郎中出见神色甚忧。僧问其故。云妻欲产已六七日。烛灯相守甚危困矣僧曰。某能救之。遂令于堂门外净床席。僧人焚香击磬呼和尚者三。夫人安然而产一女。后果十八年而卒。
上篇:洪昉〔《神僧传》卷第六〕 | 下篇:清虚〔《神僧传》卷第六〕 |
梵语 adattādāna,巴利语 adinnādāna。不与而取,称为偷盗。新译作不与取。乃力取或盗取他人财物之意。于身、口...
观龙寺
鼠
真俗不二
随顺
胜进道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牵引因
千部会
奉行
无分别智见有相无
异品有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

无用的石头与有用的砖头
本焕老和尚《黄梅四祖寺首届弘法夏令营开示》

堂上二老是活佛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人为什么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