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为江苏吴县地方之习俗。即自农历二月一日开始持斋,至十九日观世音菩萨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又自农历六月九日至十...(术语)爱者恩爱、亲爱。著者,执着、染着。深执著于恩爱之境而难离之情也。与爱执同。为三毒中,贪欲之烦恼。宝积...全一卷。日本真言宗祖空海撰。又称付法传、真言付法藏书。为真言宗列祖之略传。即记述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神名)守护境界之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本此。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断记别】 p1416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断记别者:谓卽由彼内解脱故;一切贪爱因缘皆尽。如是记者,名断记别。...胜三世,梵名 Treloka-vijaya,音译怛隶路迦毗惹耶。又作降三世明王、三世胜明王、圣三世明王、胜三世金刚,或称金...意指十方如来诚证阿弥陀佛之本愿。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一二·三五一上):“舍利子!由此经中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极乐...【眼等触所生受】 p1000 界身足论上六页云:眼触所生受云何?谓眼及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故触。触为缘受。此中...又作佛凡一体、凡圣不二。乃指凡圣本性同一。即凡夫(指在迷惑中之众生)所具之本性,与圣者(超越迷惑者)所具之本...(人名)梵志名。略曰婆吒,译曰最胜。为邪见外道,执涅槃之无常,且计草木有命。涅槃经三十九曰:复有梵志姓婆私吒...【善友性】 p1138 瑜伽二十五卷一页云: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 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 受用...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是什么分什么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你就要做相应的道德行为,...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没有舍家弃欲、行作沙门的在...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是果位名称。 阿罗汉(Arhan)为梵语,华译成三种...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堪,既是说了出口就难以收回,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和感情,纵使后...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的略称。又称正像末三时或三时。亦即将佛法住世之时期划...
我们学习佛法,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就要从不抱怨,知足感恩当中来修。 不管出家在家,有时候我们为别人去付出...
我的童年成长在摆路边摊的流动摊贩家庭,居无定所,很贫困。可是,贫困的环境让我知道,真正的穷不是没有钱,而是没...
普明〔《神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会稽人。少小志操有异。有僧乞食因劝云。即子既有善性。可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初依菩萨在彼说法。遂以陈太建十四年。逾山越涧来入天台。正值智者处坐说法。智者笑云。宿誓愿力今得相遇。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每于泉侧练苦专思。智者反路台峰令造大钟天台供养。江陵道俗竞为营造。当欲铸时盲人来看。明悬鉴机知相不吉果尔。开模钟便破缺。后还国清所住之房。去水悬远。房头空地纯是礓石。仍怀念曰。若令此石出水岂不快乎。言竟数日石中泉溜。周给东西。国清精舍。隋高帝置立。明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共顶禅师商量。顶劝勿改。有括州都督周孝节遥闻此事。即施杉柱泛海送来。顶向赤城感见明身长一十余丈。高出松林之上。翼从数十许人语顶曰。兄勿苦谏事愿克成。顶知神异合掌对曰。不敢更谏一依仁者。竖堂之日感动山王。晨朝隐轸状若雷震。摧树倾枝阔百步许。自佛垄下直到于寺。至于日没还返旧踪。砰砰磕磕势若初至。又愿共道俗造堂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时有一人称从曹溪村来。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问其姓名终不肯说。礼拜辞退。周访彼村无人识者。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阴伺察视不见别形。所听言音唯劝修善。既而化缘就毕。大渐时至清晨呼诸弟子曰。夫人寿命。不可常。保汝等宜知。便自脱新净之衣着故破者。换衣纔竟奄然就灭。
上篇:慧思〔《神僧传》卷第四〕 | 下篇:玄光〔《神僧传》卷第五〕 |
(一)位于陕西西安。创立年代不详。西魏(535~556)之世,智藏曾住于此。北周文帝于长安本寺外建追远、中兴等五寺,...
观音素
爱着
真言付法传
土地神
断记别
胜三世明王
十诚证
眼等触所生受
凡圣一如
私婆吒
善友性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阿罗汉的三种义理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正法、像法、末法

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