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之上,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等垂怜愍也。...【叔离】 此云白色,西方庚辛,太白属金。...【明】 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又作如意轮观音法、如意轮宝珠法。即以如意轮观音为本尊,以祈求福德增长、意愿满足、罪障消减、诸苦灭除而修之法。...亦名:修道增自恣 子题:忍位、忍有二义、待时解脱、罗汉有二种、时解脱、不时解脱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修道增自...(名数)一,一切众生心识之神本,神本者神髓根本也,般若明一切众生心识之实相,故称心识之神本,是实相般若也。新...(人名)阿育王弟名。译曰除忧。见行愿品疏钞四。梵Vitāśoka。...【缘义作意】 p1301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缘义作意者: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指对于同一境界,由于见者心识之不同,其所抱持之观点亦因而大异其趣。又作一处四见、一境四见、一境四心。乃唯识学...(名数)入门与出门之称。入门者,谓修净业而入于极乐功德庄严中之自利门也。出门者,谓以慈悲心为苦恼众生出施教化...又名遍大地法,一切善恶的心,名为大地,大地的心所有法,即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等十个...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几种随时随地可行的办法。每个人因为环境不同,兴趣不同,有人欢喜这一种办法,有人却以那一种较为...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解自己。 在现今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社会里,人们常因狭隘的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有名望、没名望,总是有著许多的牵...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 有人说:你看!...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的根本方法。因此佛教并不是要大家吃苦的宗教,佛教是指示我们...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无一遗漏。你累生累世乃至无量劫所做的事,都...
诃罗竭〔《神僧传》卷第一〕
【历代名僧辞典】
诃罗竭者。莫详氏族。少出家。诵经二百万言。性虚玄守戒节。善举措美容色。多行头陀独宿山野。晋武帝太康九年暂至洛阳。时疾疫流行死者相继。竭为咒治。十差八九。至晋惠帝元康元年。乃西入止娄至山石室中坐禅。此室去水远甚。时人欲为开涧。竭曰。不假相劳。乃自以左脚碾室西石壁。壁陷没指。既拔足水从中出。清香甘美四时不绝。来饮者皆止饥渴除疾病。至元康八年端坐从化。弟子依国法阇维之。焚燎累日。而尸犹坐火中永不灰烬。乃移还石室内。
上篇:朱士行〔《神僧传》卷第一〕 | 下篇:耆域〔《神僧传》卷第一〕 |
指寺院之领地。乃信施为供养寺院之维持及僧众修道之资粮,所捐献之田园、山林等,称为寺领。此寺领之制度,起源于印...
平等心
叔离
明
如意轮法
自恣延后待时解脱
仁王经八喻
毗多输
缘义作意
一水四见
入出二门
大地法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五种可随时随地修行的方法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念佛要有韵调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花饰比丘的因缘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