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众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譬喻)露地之大白牛车也。譬一乘之妙法。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中略)尔时长...(术语)梵语跋渠Varga,此翻品,品类之义,聚类同者为一段,称为品也。又品别之义,彼此章段,义理差别,故名品。...(1599~1665)明代曹洞宗僧。浙江钱塘人,俗姓丁。字愚庵,号三宜,世称三宜明盂禅师。八岁时,与群童嬉戏,独喜歌...(术语)三心之一,第八识为万法生起之根本,故名。...(行事)言每月定十日持八斋戒也。此十斋日出于地藏本愿经,十王经。地藏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曰:复普广,若未来世众生...【出离寻】 p0481 集异门论三卷九页云:出离寻云何?答:于诸欲寻,思惟过患;谓此欲寻,是不善法。诸下贱者,信解...佛以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中,名大悲三念住, 一、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一...(行事)Paca-pariṣad,P acavarṣikā-pariṣad,梵语般阇于瑟。译曰无遮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五浊和十恶。五浊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十恶是杀、盗、淫、妄、恶口、两舌、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a。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的。但是我依然每天坚持不停的念佛,有天曾经念到22000声,最...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后求生天堂是永生之处;又有宗教祈求身后回归天道的。种种的见...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菜是指以肉质根为食用部分的蔬菜,包括红薯、萝卜、山药、土豆等。与其...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切唯心造。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须知此三字中,每一...在做事的过程中,常会面对很多的批评与指责。 想要让所有的人都赞美你、肯定你,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 学唯心识观...惨淡阴冷的阎罗殿里,阎罗王寒着一张紫绛色的黑脸,坐在大殿中审问一群迷离飘泊的魂魄,两旁的鬼卒拿着刀斧戟剑,龇...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不破本参不闭关。像我们现在这...
净珪(﹝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历代名僧辞典】
净珪。本姓周。晋陵人也。寓居建康县三世矣。珪幼而聪颖一闻多悟。性不狎俗早愿出家。父母怜之不违其志。为法净尼弟子住法音寺。德行纯邃经律博通。三业禅秘无不善达。神量渊远物莫能窥。遗身忘味常自枯槁。其精进总持为世法则。传授训诱多能导利当世归心。与昙简尼同憩法音寺。后移白山栖托树下。功化转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八日。与昙简同夜烧身。道俗哀赴莫不哽咽。收其舍利树封坟剎焉。
上篇:昙简(﹝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 下篇:慧绪(﹝齐﹞(集善寺)[《比丘尼传》卷三] |
(一)梵语 catasro-yonayah,巴利语 catasso yoniyo。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据俱舍论卷八载,即:(一)卵生...
本觉
露牛
品
明盂
根本心
十斋
出离寻
大悲三念住
无遮会
浊恶
诸法无行经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六道轮回的概况

冬天,应多吃这些「大块头」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圣严法师《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一毛不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