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谓本时非长非短之慧命不思议也。...【婆利】 或盎句奢,翻曲钩。...【性】 性为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曰:‘性者体也’。《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1222~1289)元代临济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林。号横川。又称行珙。依叔父正则禅师出家。于广慈院受戒。曾参访灵...亦名:一人心念自恣法、心念自恣法、一人自恣法 随机羯磨·诸众自恣篇:“一人心念法。佛言,若自恣日往说戒堂扫洒...(术语)又称宿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Nakṣatra,十二宫Rāśi,七曜Graha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鼻识自性】 p1279 瑜伽一卷七页云: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指一心专思于佛。往生论(大二六·二三一中):“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大...(名数)释三十唯识颂之十大论师也。...合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等叫做大乘心。...【能生后法罪】 p089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能生后法罪者:谓由彼故;虽于现法,他所不知;然能为因,往诸恶...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楞严经五十阴魔章...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个重要的论点说:「祸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乐的一面...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姆有过专门研究。他认为,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的真义。但是,要听闻佛法,就必须要亲近善知识;能够有机会接...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觉悟。 觉悟表现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佛化的家庭很多人都...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安是携手同行的。对生命的恩赐越真诚地感恩,就越心平气和。 在清早...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法门当然有各式各样的功德。但...有两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结伴到远地去经商,两人身上各自携带了大把的黄金和珠宝。由于他们要去的地方,一路上荒山恶...
法净(﹝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历代名僧辞典】
法净。江北人也。年二十值乱随父避地秣陵门修释教。净少出家住永福寺。戒行清洁明于事理。沉思精研深究义奥。与宝贤尼名辈略齐。宋明皇帝异之。泰始元年敕住普贤寺。宫内接遇礼兼师友。二年敕为京邑都维那。在事公正确然殊绝。随方引汲归德如流。荆楚诸尼及通家妇女。莫不远修书嚫求结知识。其陶治德风皆类此也。谘其戒范者七百人。年六十五。元徽元年卒也。
上篇:宝贤(﹝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 下篇:慧耀(﹝宋﹞(蜀郡永康寺)[《比丘尼传》卷二] |
谓寺院虽为三宝之住所,然尸骸葬此亦无咎失。道宣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之四(大四○·一四五下):“高僧传中...
本寿命妙
婆利
性
如珙
自恣一人心念法
星宿
鼻识自性
一心专念
十论匠
大乘心
能生后法罪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净界法师: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学佛的三个步骤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
用感恩的心来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