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本时之眷属妙也。谓佛处所集之十方诸大菩萨不可思议也。...【佉啁罗】 此云小长床。...【阿陀那识】 阿陀那梵语,译为执持识,此有二解,一、为第八识的别名。因阿陀那识为执持感官、身体,令不坏的根本...(1597~1657)明代黄檗宗僧。江西建昌人,俗姓陈。字默子。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及长,归投扬州兴禅禅院,精进学佛...亦名:展转食戒开缘 子题:病时、施衣时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病时;施衣时;若一日之中,有多请,自受...(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积者财法二宝积累兼充也。...(动物)又作失兽磨罗,失守磨罗。失收磨罗。鳄鱼之类。善见论十七曰:失守摩罗者,鳄鱼也。玄应音义十七曰:失兽摩...【远尘离垢于诸法中正法眼生】 p1259 杂集论九卷四页云:如经言:远尘离垢;于诸法中,正法眼生者:此依见道说。诸...(术语)参悟禅理也。苑咸诗:莲花梵宇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梵语 aviksipta-citta。(一)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二上):“汝等应离诸疑...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医治的方法。当时正好遇到天人们入欢喜园,目连尊者只好先站在...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他完全觉悟了,他能觉悟我们,所以,我们才皈依他。换句话说,他解决了烦恼,我们今天来求他...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家的大学里也陆续开始在兜售素食便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营养...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当中稍作休息而已。为什么有二...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我们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
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本能的自性发挥作用。学习佛法,认知佛法到依法修行,我们用种...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他们认为行禅、坐禅和听闻佛法就是修行。那也没错,但这些仍只是修行的外在形...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认为自...
玄藻(﹝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历代名僧辞典】
玄藻。本姓路。吴郡人安苟女也(宣验记云即是安苟)藻年十余身婴重疾。良药必进日增无损。时玄台寺释法济。语安苟曰。恐此疾由业非药所消。贫道按佛经云。若履危苦能归依三宝忏悔求愿者。皆获甄济。君能与女并捐弃邪俗洗涤尘秽。专心一向当得痊愈。安苟然之。即于宅上设观世音斋。澡心洁意倾诚戴仰。扶疾稽颡专念相续。经七日初夜忽见金像高尺许。三摩其身。从首至足。即觉沈疴豁然消愈。既灵验在躬遂求出家。住太玄台寺。精勤匪懈诵法华经。菜食长斋三十七载。常翘心注想愿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造经。不测所终。
上篇:道寿(﹝宋﹞(江陵祇洹寺)[《比丘尼传》卷二] | 下篇:慧琼(﹝宋﹞(南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
安养,为极乐世界之异名;寂光,即常寂光土,为佛所住之世界。于天台宗所立之四种国土(四土)中,安养世界为最下之...
本眷属妙
佉啁罗
阿陀那识
如定
背请戒开缘
宝积菩萨
室兽摩罗
远尘离垢于诸法中正法眼生
悟禅
一心不乱
大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修行务必去除执着
与法同住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