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教以释迦如来为根本之教师,故称本师。其余曰受业之师。史记乐毅传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迦利沙钵拏】 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迦利沙钵拏。...【所转舍】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是由能转道所转舍的有漏种子,此亦分为二类:一、所断舍:断舍的即是烦...指在家人所受持之五戒与八戒二种戒律。(一)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此五种戒为尽形寿之戒...子题:常食、别房食 行宗记释云:“简僧自两食,但得轻罪。必约两主,方入正犯。故下,引证。 常食 即僧食, 别...(真言)宝箧印陀罗尼经所说之神咒也。经曰: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补特伽罗】 p1246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云:补特伽罗者:谓能数数往取诸趣,无厌足故。...(物名)记梵呗之册子也。...梵语 eka-citta。指真如、如来藏心。(一)即宇宙万有之根本原理,绝对无二之心性。如入楞伽经卷一(大一六·五一九上...(名数)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菩萨以十种善巧之智明,明了通达一切众生之境界,以教化调伏,使出生死之苦海,而已成...天台宗的用语,全称三千法、三千法门、三千世间、三千诸法。三千者,由地狱乃至佛之十法界,依圆融之理,十法界中的...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困扰。有福报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似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缠或者说纠纷,好像很难逃离,...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这句佛号是很重要。 你是用一念心去念这个佛号,能念的心是主...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宰场。他们将牛的脚用绳子套住,然后使劲一拉,扑通一声这头...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其实错误。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有禅定障的人,不开智慧,所...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
慧湛(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历代名僧辞典】
慧湛。本姓彭。任城人也。神貌超远精操殊特。渊情旷达济物为务。恶衣蔬食乐在其中。尝荷衣山行逢群劫。欲举刃向湛。手不能胜。因求湛所负衣。湛欢笑而与曰。君意望甚重所获殊轻。复解其衣内新裙与之。劫即辞谢并以还湛。湛舍之而去。建元二年渡江。司空何充大加崇敬请居建福寺住云。
上篇:昙备(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一] | 下篇:僧基(延兴寺)[《比丘尼传》卷一] |
(一)梵语 vādya。又作妓乐。音乐之义。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举出伎乐有六失,即:求歌、求舞、求琴瑟、波内卑、多罗...
本师
迦利沙钵拏
所转舍
在家二戒
背请戒必约两主方入正犯
宝箧印陀罗尼
补特伽罗
呗策
一心
十种智明
三千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推荐】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倾听生命的呐喊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智谕法师:开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