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本性之大我。去除了凡夫之妄我,才能归入于如来之性我。...全一卷。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顷。又作佛开解梵志阿颰经、阿颰摩纳经、阿拔经、佛闻梵志...(术语)犹言根性。谓人心地之本原也。李绅石经堂记曰:如来以万门万行普示群生,随其性根,用假方便。...【引发决择】 p0377 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引发决择者:谓胜进道。以能引发胜功德故。...(名数)一、智德,众生所具之了因至于佛性果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众生所具之缘因至于佛性果为断德...(术语)八部众中护持正法者之总名。...亦名:是中清净否 子题:是中乃问僧中 含注戒本·戒经序:“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三说。...功德者,谓依五果无量无边称赞胜利,皆名功德,谓能永断自所对治,是诸波罗蜜多离系果,于现法中由此施等摄受自他,...亦名:淫戒缘起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在毗舍离国,时须提那子持信出家。后还本村,与其故二共行不净。诸比丘...(术语)六相之一。有为之万法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之缘起不相违背也。...(术语)Bhojaniya,又作蒲膳尼。译言正食。新译啖食。米饭等可啖食之五种正食也。行事钞下二曰:四分中有五种蒲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则亦可云在内。此意微妙,未易与不知者道。世书曰:心藏神...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父母吃饱、穿暖或物质上的享受,就是尽孝了,其实不尽然。 佛...皈指回转,依指投靠依止。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们常常会想尽各种办法,动用种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可是,人的欲...
问: 请问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能否从恶道度出来?家里人不信佛法,并且教我不要放生。如果我帮他...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本兄弟二人。家里的弟弟,积蓄了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来开悟的人,都是在丛林下禅堂里开悟的比较多。譬如近代云居山...
安民(建康华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安民字密印。嘉定府朱氏子也。初讲楞严于成都有声。时圆悟居昭觉因造焉。值悟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赵州拈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那里是文彩已彰处。民闻心疑之。告香入室。悟问。座主讲何经。对曰。楞严。悟曰。楞严有七处征心八还辩见。毕竟心在何处。民多呈义解。悟皆不肯。民复请益。悟令一切处作文彩已彰会。偶僧请益十玄谈。方举问君。心印作何颜。悟厉声曰。文彩已彰。民闻悦然自谓至矣。悟示钳锤罔指。一日白悟。请弗举话待某说看。悟曰诺。民曰寻常拈锤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悟笑曰。尔元来在这里作活计。民又曰。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悟曰。尔岂不见经中道。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民于言下释然。于是罢讲侍圆悟。因悟出蜀居夹山。民从行。悟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民闻未领遂求决悟曰。尔问我。民举前话。悟曰。庭前柏子。民即洞明谓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悟笑曰。奈这汉何。悟说偈曰。休夸四分罢楞严。按下云头彻底参。莫学亮公亲马祖。还如德峤访龙潭。七年往返游昭觉。三载翱翔上碧岩。今日烦充第一座。百花丛里现优昙。未几开法保宁。迁华藏大弘圆悟之道。后示寂于本山。阇维舍利颇剩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尤光明莹洁。心舌不坏。并建塔焉。
上篇:士珪(温州龙翔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下篇:道元(成都昭觉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梵语 ?ama-eka-ayana-mārga。(一)乃专心之意,故有一向专念、一向专修之成语。意即一心念佛、修行。 (二)表全然、...
性我
梵志阿经
性根
引发决择
二德
善神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
功德
大淫戒缘起
同相
蒲阇尼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心不在内
佛陀所说的孝道
惟贤长老:三皈依

持诵楞严咒能灭一切罪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
悭者喜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