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名)谓沙弥之初受戒者。...(名数)黄牛之尿、粪、乳、酪、酥也。苏悉地经仪轨下曰:牛五净者,谓黄牛尿及粪未堕地者,乳酪酥。【又】(术语)...三身佛之一,为“应身”、“化身”之对称。指佛之真身;即报身、法身之谓。或为报身、法身之总称。(参阅“真身”4...【瞋恚性】 p1321 瑜伽十一卷六页云:依于种种不饶益事,心生恼害:名瞋恚性。...(天名)金刚界,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手持华鬘。称曰华鬘毗那耶伽。毗那耶伽为欢喜天之梵名。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二...日常之事,如搬材、运水、吃饭、穿衣等事。若用心体会,则日常一切无非佛法。[正法眼藏卷九十五] p4085...流转于生死之门。在四圣谛中,苦集二谛是流转门,灭道二谛是还灭门。...(地名)国名。在中印度。土地卑湿,稼稷丰饶,崇重学艺昔戒日王之游东印度也,于此筑宫,理国务。至则葺茅为宇,去...(术语)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在修曰因,在证曰果,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果也。此有七种。...梵语 pratyaksa。即显现于眼前或于目前存在之意。又称现在前。依成唯识论卷九所说,就欲界入见道者而言,色、无色之...指天魔与佛陀,系对举极恶与极善者。摩诃止观卷八下(大四六·一一六中):“魔界即佛界,而众生不知,迷于佛界,横...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佛所说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其实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每个人的本来也就是那个样子。当我...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有安全感,因为心外没有安全的空间,也没有安全的时间,不可能...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诽谤佛的话,现在信了,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怎样忏...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众生志性无定,这个志...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
了性(五台山普宁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讳了性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剃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访诸耆德从而学焉。如柏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其门领其玄旨。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矣。乃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江海之上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征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刱寺台山曰普宁。延居为第一代。师之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俯仰媚悦于人。故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余复何求。虽有臧仓毁鬲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或顶赤毳峨冠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谓之摄受。师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苟为之屈。非谄则佞。吾自为道。于彼何求。识者高尚其义。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弘教。
上篇:妙文(京都宝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 下篇:宝严(玉山普安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
波罗奈,梵名 Vārānasī 或 Vāranasī, Varānasī, Varanasī,巴利名 Bārānasī。中印度古王国。又称波罗奈...
新戒
五净
真实身
瞋恚性
金刚食天
家常
流转门
羯朱嗢祇罗
常住果
现前
魔佛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圣严法师《安住于现在》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