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宁〕系曰。答人之问迟巧不如拙速。今传家隔几百年辄伸酬对。通曰。谷变陵迁生来死往。万类相纠五道轮回。正是不迁之法可非定耶经云。世间相常住是也。又言。天地星月各据其伦终归磨灭。可非不定耶。经云。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是也。今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可非定不定耶。虽定不定俱解脱相欤。又言有喜怒非菩萨者。菩萨虽喜怒非喜怒。非菩萨而谁也。今聊雪利贞之郁悒欤。
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谓八支圣道。名为如理。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尊说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及正定并资并具...(衣服)又曰三事衣。言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也。禅林之语。...【随眠是诸有本】 p1369 俱舍论十九卷一页云:论曰。由此随眠,是诸有本。故业离此,无感有能。何故随眠,能为有本...(一)唐代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惠果之法孙,受法于义操。唐开成、会昌年间(836~846),住于长安青龙寺东塔院,...【自教相违】 p0598 因明入正理论云:自教相违者:如胜论师立声为常。如疏四卷二十四页释。...【三品心】 p0176 显扬五卷十三页云:此中有三品心。一、未发趣三摩地心。二、已发趣而未得三摩地心。三、已得三摩...(名数)经释家科分序为三种。法华文句一上曰:序者训庠序,谓阶位宾主回答悉庠序也。经家从义,谓次由述也。如是等...【法体虽有不可取相】 p0765 瑜伽六卷四页云:我今当说虽复是有;不可取相。谓或有远故,虽有而不可取。又由四...【想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想是概念作用,即于所缘之境,取其长短方圆等相。《成唯识论》曰:‘想...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此中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印光大师校印本)...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菩萨戒只有一个人持清净而已。那个人是谁,你们知道...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 譬如说:我右手边这个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因为他心法...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中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理解,下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包容...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随缘,不过分追求。你到那里,那里人干什么事你就和他一样干...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决?社会上许多人除了意见不同,还各持己见,认为自己的意见才...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
神鼎(唐京兆)[《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神鼎者。不详何许人也。狂狷而纯直发垂眉际。每持一斗巡长安市中。乞丐得食就而食之。人或施粗帛币布锦绮罗縠。并缀联衣上而着且无选择。尝入寺中见利贞法师讲。于座前倾听少时。而问贞曰。万物定已否。贞曰定。鼎曰。阇梨若言定何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有死即生有生即死。万物相纠六道轮回何得定耶。贞曰万物不定。鼎曰。若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何得不定耶。贞无以应之。时众惊其辩发如流贞公奥学被挫其锋。颇形惭色。张文成见之叹嗟。谓之曰。观法师迅辩即是菩萨行位人也。鼎曰。菩萨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挞之不怒辱之不瞋。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挞之即怒辱之即瞋。由此观之去菩萨远矣。时药错愕合掌而散焉。
上篇:僧达(唐越州妙喜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 下篇:泓师(唐京兆)[《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
弹呵二乘的偏空,排斥小乘的自利。...
如理行
三事衲
随眠是诸有本
义真
自教相违
三品心
序三义
法体虽有不可取相
想心所
第三禅
二道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婚姻美满之道的三个步骤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