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东序与西序。又作两班。我国古来朝廷中,任职之官员有文武之分,上朝时即分列文武两班。禅林仿此制,于住持之下,...指属于佛、法、僧三宝之物。即:(一)佛物,如佛像、殿堂、香华、佛衣、幡盖之类,凡属佛之信施物,皆不得移作他用,...佛的心眼彻见正法,名正法眼,深广而万德含藏,叫做藏。...亦名:平钵受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请僧。六群溢钵受食,捐弃羹饭。居士讥言,无惭无厌,...(物名)清制。王大臣薨。赐陀罗经被。被以白绫为之。上印藏文佛经。字作金色。...【无断业】 p1056 瑜伽九卷八页云:无断业者:谓世出世诸无漏业。 二解 瑜伽九十卷四页云:无断业者:所谓一切有学...梵语 abhi-māna。即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却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经论中常举示的未得谓得、未获谓...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为佛陀本生谭之一。佛世时,有一暴志比丘尼,舍家而从佛学道,然竟违犯戒律,毁佛谤法,复轻侮众僧。诸比丘共相疑议...又作五百世。为表示长时所用之语。语出五百本生经,该经现已失传。 p1080...【造作与增长差别】 p1014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八页云:问:造作、增长、有何差别?有说:此二无有差别。所显业体...(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与会者讲法。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面只用一时?佛为什么不说这...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宁的地方,有一个叫贺永兴的人,因为邻家的牛践踏了他田里的...
释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诸法,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患,亲证如来本地风光。法门计有八万四千,悉为对症施药。又诸...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夏天的暑热就一定会有冬天的寒冷,所以就一定要为冬天的寒...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众生能忍受苦。那他受了报了,他不忍也不...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胜义谛是佛法中常用的一个佛学概念。佛门里面常说二谛融通三昧...
普胜(宋西京广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普胜。姓张氏。深州陆泽人也。幼岁情爱偷薄。俄决志趋五台山华严寺。师事超化大师。或问之曰。子胡以越山踰域而求出家。彼饶阳者岂无仁祠哲匠乎。胜对曰。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某知妙吉净剎感征胶戾令我小凡速成果证。可不是乎。众耹斯说。曰任气小儿有此高识。我曹俱弗如也。胜曰。某非衽金革死而不厌之徒。也。愿入慈门而思利物耳。迨乎受具南临潞府讲通上生经矣。闻崇法大师传唯识论盛化洛都。往从学焉。凡百章疏经目便识之。不几稔闲习通精赡。胜所传者中山贞辩钞讲多误失所。然昌言曰。繁略不均解判非当。乃删多补少为四卷行于世。太祖神德皇帝赐紫衣。师号曰宣教也。以太平兴国四年秋七月四日示疾。终于净土院。亨寿六十三。坐四十三夏。门人等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寺西阜。建塔旌表之。
上篇:义庄(宋西京天宫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下篇:师律(宋东京开宝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又作礼拜、拜。即对佛、菩萨、尊者、长者、佛塔等表达敬意之行为。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印度礼法有九种,称为天竺九...
两序
三宝物
正法眼藏
溢钵受食戒缘起
陀罗经被
无断业
增上慢
忏法
鳖谋猴肝
五百生
造作与增长差别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牛舌与哑巴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