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即密教正觉坛所用之十二大圣曼荼罗。正觉坛,系指行者登正觉位时,行灌顶作法之修法坛,故又称灌顶坛。行者受灌顶后...【世所共成声】 p0512 杂集论一卷七页云:世所共成者:谓世俗语所摄。...【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p0990 法论足蕴三卷十五页云: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欲,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地名)Malayu,国名。寄归传一曰:末罗游州,即今尸利佛逝国是,即马来半岛也。...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杂名)南山之道宣律师也。...(名数)此犹言六蕴十三处,譬无法而言之也。楞严经一曰: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设立道场以做佛事七天。若是念阿弥陀佛的叫佛七,念观世音菩萨的叫观音七,念往生咒的叫往生七,但也可以都叫做佛七...(术语)起信论说明众生心时,别为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心真如门为众生心本体的方面之说明,心生灭门为众生心现象的...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术语)多闻妙法而心生欢喜也。大疏八曰:由多闻此法,行与法契,是大庆,故曰多闻庆。...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我们在研究菩萨戒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它表层的规范,第二个是它深层的精神。 预记末法: 【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和数息观,这两个把它整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 一、人身难得 自古以来,在...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佛说,善知识有二种:一是善知识,二是大善知识。 善知识者,...佛陀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这分清净光明的智慧传授给我们,我们从佛的口中接受了法而后身体力行,我们的慧命是...
幽玄(唐洪州宝历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幽玄。俗姓刘。幽州人也。夙怀出俗之愿。年及弱冠方遂前心。投并州贤禅师而了玄契。元和二年振锡江左。至会稽大云寺见三学僧柅定食轮资缘都阙玄言发响应檀越供赡。未几移居湖心龟山妙喜古寺。九年属平昌孟简镇于越。枉驾问道。遂构成大院。十二载复登南岳栖止绝顶。十三年豫章太守商佑笃重其道。命住东明寺。即东晋安帝世之所造。僧数繁凑。宝历中为奏改为世福。兼置戒坛续敕改为度僧寺。其间形像皆玄之化导。大和元年沈傅中丞又加信向。玄于院南别造佛阁五层功就。谓弟子曰。福事无尽生涯有期。物有阙然后人庀具。吾终后可将尸漆布安阁下。言讫而化。门人特旁立塔焉。
上篇:明准(唐长安禅定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下篇:智頵(唐五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印相)立印轨曰:复次献华座,名金刚莲华。定慧芙蓉合,水(无名)火中俱散开,犹如莲华叶。二风头屈附火初节之侧...
灌顶坛曼荼罗
世所共成声
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末罗游
菩萨戒
南山律主
十九界
佛七
起信二门
劫
多闻庆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一犯到这两大禁忌,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