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亦名:阿阇梨、阿遮利耶、教授者、阿遮利夜 子题:六种阇梨、剃发阇梨、出家阇梨、教授阇梨、羯磨阇梨、依止阇梨、...(杂名)Kūla,凡人之小塔也。寄归传二曰:或有收其设利罗为亡人作塔,名为俱攞。形如小塔,上无轮盖。...【显境名言】 p1467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显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即佛寺、精舍之异称。兰,为阿兰若之略称,或取兰草芬芳之义。大唐西域记张说序(大五一·八六八上):“业光上首,...暴流有四,谓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随流漂鼓是暴流义,随顺杂染故,初是习欲求者,第二是习有求者,后...位于四川大足县境。唐代开始凿造,历五代及宋代,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与东北之山区,大小共...总别分门者,谓若处显示先以一句总,标后以余句别释,如十二暇总集经中先说。,自圆净他圆净,二句后如其次第五句五...(人名)尊者优婆鞠多,于佛灭后百年出世,为付法藏之第五祖,时人称其德曰无相好佛。谓身不具相好,而其德与佛等也...(术语)禅定名。求闻持法也。婆薮槃豆法师传曰:无著法师。修日光三摩提。如说修学。即得此定。后昔所未解悉能通达...全一卷。全称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又作佛入涅槃哀恋经、力士哀恋经。前秦(351~431)年间所译,译者不详。...【离痴乱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常住禅定,恒无散乱,于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散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溉...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学佛就是为...
以前我有个毛病,很喜欢对别人下结论,就是评价某人怎么样,是好是坏。这都是不好的习气。人就容易犯毛病,喜欢评论...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衣服理顺后,长跪合掌,禀白佛陀:世尊!请问您与阿若憍陈如等...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 有人问她话,若有...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念得越多、拜佛越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
鸿休(景先)(唐福州黄蘗山建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鸿休。不知何许人也。神宇标挺玄机斡运。居闽黄蘗山寺。丛萃毳客。示教之外[慌-芒+口]然怡乐。恒言。宿债须偿。偿尽则何忧何惧。物我俱逍遥矣。人皆不喻其旨。及广明之际巢寇充斥。休出寺外脱纳衣于松下磬石之上。言曰。誓不污清净之地。而安详引颈待刃。刃下无血。贼翻惊异罗拜忏悔焉。门弟子景先阇维其尸。收舍利七颗。囊而宝之。有笃信者以菽粒如数易之。追之靡及。遂往筮焉。占之曰。死生贵贱罔分吾卦。在靡在之失宁失矣。孰知其然也。洎获置之于塔。分之七粒缄于琉璃器中。莹然光色时僧清豁着文作颂纪德焉。
上篇:定兰(唐成都府福感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 下篇:全豁(唐鄂州岩头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
(地名)国名,旧称曰疏勒。西域记十二曰:佉沙国,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域号也。正音宜云室利讫栗多底,疏勒之言,犹...
阇梨
俱攞
显境名言
兰室
暴流
大足石窟
总别分门
无相好佛
日光三摩提
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离痴乱行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时节因缘成熟,自然不起烦恼

佛法就在魔法中

为什么不能随便去评论别人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佛学漫画】佛为什么要救恶人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