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为“化他寿”之对称。日本真言宗尝谓无量寿佛之寿命为无量,此无量之寿,若就佛所自证法身不坏之德常住不变而言,称...(术语)Vipāka,译曰异熟。第八识之异名也。第八识为无记性,与业因之善性恶性相异而成熟者,故曰异熟识。唯识述...【差罗波尼】 或纤罗半尼,此云灰水。...南山律宗以为佛陀制戒有深防、限分二法。制戒系为阻止业因之发生,业因必起自贪、瞋、痴三毒,以凡夫未能了知心性,...(譬喻)智慧能烧烦恼之薪,故喻以火。...(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六贼】 原性明静,因情昏散。狂心若歇,真佛自彰。当知尘识是贼,止观是兵(禅止心散,观照心昏)。喻虽遣兵...【杂染不障梵行与能障梵行】 p1414 瑜伽九十卷十八页云:复次非善说法毗奈耶中诸出家者、随有一恶不善寻思、未生生...(术语)于实相之妙理,断疑生信也。天台以之为法华经一部之功用。法华玄义九曰:用是如来之妙能,此经之胜用。如来...(譬喻)大品经所说十喻之一。智度论六曰: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本来就有的意思,这是指人人固有之性德而言。根据性宗说,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譬如...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不是马上提起佛号,不是的,他要先调整心态。他要怎么样呢?法...
一个念佛行人,信愿持名,要以求往生作为目的,不能以求开悟作为目的。如果能成就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这是永明延...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 佛陀度化五百修行女 初见说...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组织,举凡家庭、学校和公司都算是小型的社会,而个人则是组成...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呢? 这扫心地的功夫来源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周利...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自妄见入诸芦荻稠林等中。 如果是薄福之人,将会受生在下贱之...
因其实惭惧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恶业,已经造了,临命终时这个下三恶道的业报已经现前了,那么这种人容易往生。为什么...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要自在,要开佛的智慧。人生短暂,如果拥有真理,那么,人生...
常遇(唐清凉山秘魔岩)[《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常遇。俗姓阴。苑阳人也。出家于燕北安集寺。襟怀洒落道貌清奇。晦迹林泉避脱声利。大中四年杖锡离燕孤征朔雪。祁冱千里径涉五峰。诣华严寺菩萨堂瞩文殊睟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以星焰。光腾半日怡颜宛然。次遍游圣境终始两期。其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至西台遇古圣迹曰秘魔岩。乃文殊降龙之处也。遇稽首之际忽见轻云金光。烂烂骇目。渐分雉堞方势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事毕复问其处。僧曰。是地古德尝止。国赠金光照大师。名节孤峻神异不测。载录图记人具尔瞻。遇悲喜交感久而不已。始结茅兹地涤虑澄神。入三摩呬多四十九日。鸟排华雨人萃香云扬袂抠衣归依若市。乃刱兴佛庙僧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顶。日以九会杂华五部等法。玩味精课不遗寸阴。觉圣力潜信道出凡境。事或礼问他见莫寻。士向庶归克念如圣。洎懿皇运末。遇易旧规。或拊掌大咍。或击石异语。类不轻之海记。同楚客之佯狂。及祸发中原寇盗交骋夷撤宫壶銮辂蒙尘。因省师言。其若合契矣。时属河东武皇遥向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四月。命宪州刺史马师素传意邀请遇曰。浮世之宠辱我何累哉。坚拒远征确乎不拔。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门弟子曰。尔可检护戒足。好住余生。吾与汝决矣言讫俨然蝉蜕。俗岁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门人太文等哀恸哽绝。龙纪初祀四月十八日。阇维获设利罗凡数十粒。文公坚贮孝思旌建灵塔。衔哀出入投诣天府。武皇赗赠加等。文武崇烈及岚宪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助良因建乎坟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隧也。
上篇:法照(唐五台山竹林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 下篇:永安(唐成都府)[《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
(名数)明眼论曰:一劝请神分,必须劝请权实诸神故。二除障神分,依守护神念力可除天魔障碍故。三显本神分,依修善...
自证寿
毗播迦
差罗波尼
深防限分
智慧火
十力
六贼
杂染不障梵行与能障梵行
断疑生信
如响
本有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福德薄厚,入胎时显现的境象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