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明王)Hayagrīva,又作贺野纥哩嚩,译曰马头,明王名。大日经疏五曰:何耶揭唎婆,译云马头。其身非黄非赤,如日...亦名:拘那含牟尼如来略戒经 子题:放逸、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无忧愁、心定入涅槃、放逸者有十三果报、增忍位...【善有三障】 p1140 辩中边论上卷十一页云:善有三障。一、无加行。二、非处加行。三、不如理加行。...(术语)佛息教化而入于涅槃也。辅行一曰:圆音教风,息化归寂。文句记三曰:开权即是法华之相,息化即是涅槃之征。...【二种着有二种过患】 p0041 瑜伽九十卷十二页云:复次住内法者,于二种着,应当了知二种过患。谓诸异生,于二...全一卷。日本黄檗宗第二世祖师木庵性(1611~1684)校阅,第五世祖师高泉性潡(1633~1695)编修。收于大正藏第八...乃依他苦而行布施以成福业者,共有七种,称为七有依福业。即:(一)施于客人,(二)施于行人,(三)施于病人,(四)施于...【不善根】 p0319 品类足论一卷三页云:不善根云何?谓三不善根。卽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仪式)为开白打鏧也。...(杂名)寺之尊称。寺者生福之园庭也。...(譬喻)法性清净,故以水譬之。法华玄义五曰:登住已去菩萨鹅王,能唼无明乳清法性水。...(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构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造化。懂得为...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脚上穿着无价珠宝镶饰的鞋子。一晚,耶舍...
在这个世间上,这些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家看古往今来的往生传,特别是那些愚夫愚妇,他什么都不懂,什...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发...
时至深秋,天气的寒凉催促着人们添加衣裳。那些在夏季里绿荫婆娑的树丛,也渐渐斑驳苍黄起来。西风过处,总会有枯叶...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神通,要给她家佛堂的佛像重新装藏,然...
道义(唐五台山清凉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义。江东衢州人也。开元中至台山于清凉寺粥院居止。典座普请运柴负重登高。颇有难色。义将竹鞋一緉转贸人荷担。因披三事纳衣。东北而行可五里。来于楞伽山下逢一老僧。其貌古陋引一童子。名字觉一。老僧前行。童子呼请义东边寺内啜茶去。乃相随入寺遍礼诸院。见大阁三层上下九间总如金色闪烁其目。老僧令遣义早还所止。山寒难住。唯诺辞出寺。行及百步回顾唯是山林。乃知化寺也。却回长安。大历元载具此事由奏宝应元圣文武皇帝。蒙敕置金阁寺。宣十节度助缘。遂召盖造都料。一僧名纯陀。为度土木造金阁一寺。陀元是西域那烂陀寺喜鹊院僧。寺成后敕赐不空三藏焉。义不测其终。
上篇:牛云(唐五台山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 下篇:法照(唐五台山竹林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
梵语陀罗尼,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起之义。口念与定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维摩经注曰:总持者...
何耶揭唎婆
第五佛略教偈
善有三障
息化
二种着有二种过患
黄檗清规
七有依福业
不善根
开白打
福庭
法性水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人生三大陷阱

清净光明真富贵

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太多了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