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语 aklista,巴利语 akilittha。又作无染污、不染、无染。即无所染污之善及无覆无记之法。大毗婆沙论卷九就邪智分...由行正道而得之意,引申为利益、幸福等意。功德、福德、道德等则为一般之成语。德指已得正道而无失,道指已得(德)...梵语 a-brahma-carya,巴利语 a-brahma-cariya。又作不净行。意指行淫事。比丘、比丘尼犯此,将遭僧团摈逐,属于四...【令离欲】 p0530 瑜伽八十一卷八页云:令离欲者:谓诃责六种黑品诸行;示现过患,令离爱欲。...(譬喻)淫欲之热情,譬如火也。止观七上曰:皆以不净为初门,悉治淫火。智度论十四曰: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位于浙江奉化县。又作岳林寺。聪禅师开创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始建于溪西,初称崇福院。唐会昌年间被毁,大中...瑜伽论云: 一、定受业 谓故思所造重业。 二、不定受业 谓故思所造轻业。 由三因缘令业成重: 一...指密宗之四种念诵。 一、音声念诵,即发声念诵; 二、金刚念诵,即声在唇齿之间; 三、三摩地念诵,即...(术语)证圣道之位次。百缘经曰:获得须陀洹果,求入道次。...【三十六师句】 p0200 显扬五卷十页云:师句建立者:谓三十六师句。六依耽嗜喜,六依出离喜,六依耽嗜忧,六依出离...(杂名)斥教相区区闇于观道之禅师,谓为事相禅师。止观七之四曰:九意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有三意: 一为彼佛与此土人最有缘故。无贵贱、无贤愚、无幼艾...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城托钵的途中,在祠庙边遇到一位内心起了贪念的比丘,佛陀告诉...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放不下色身,执著于这个身体,请开示怎样放下我执? 大安法师...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如果看见别人造作非法的罪业,我们对...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人天之善道,布施为福业善人之相,破贫...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而言。韩非子云:全寿富贵之谓福。...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亲近外道,还毁谤佛法,认为出家沙门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解脱圣者...
法喜(隋江都宫)[《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喜。南海人也。形容寝陋短弱迂疏。可年四十许。岭表耆老咸言。儿童时见识之颜貌如今无异。蛮蜒间相传云。已三百岁矣。亦自言。旧识庐山慧远法师。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平素时悄然见人必语语必含深意。吉凶之征有如影响。人亦不欲与喜相见。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陈朝马静为广州刺史。方上任喜直入州上厅事。画地作马头形。以示其子而去。静本扶风名族。雄勇多武略。不闲事体。及临州也每出行部从甲士数万。旌旗剑戟若虹霓映乎霜雪。言以此可用威边僥。其奢僣过度。王者之不若。被人诬告谋反。静惧即遣妻子百余人入朝示无图变。陈主犹惑遣临汝侯观其形势。曰必有反状便可行戮。实无逆谋直往代之。临汝利其财产至州不验是非。静恃心无异束手诣临汝。便叱左右擒而斩之。此画地之明效矣。喜之先见皆同此类。炀帝闻之追来扬州。未久宫内树一堂新成。喜匆匆升堂。观览俄惊走下阶唱言。几压杀。其日夜阑大雨堂崩。毙者数人。其后又于宫内环走言索羊头帝闻恶之责以狂言。敕锁着一室数日。三卫于市见喜坦率游行。还奏敕所司覆验禁闭之处。门锁如故。守当者云喜见在室内。于是开户见袈裟覆一聚白骨。其锁贯项骨不脱。帝甚惊怪。敕遣长史王恒疾往验之。袈裟覆白骨骨皆钩锁相连。铁锁縻其项骨。帝闻愕然称叹。尤增信重。敕令勿轻摇荡。曰圣者神变无方。至暮喜还在室。或言或笑。守门复奏。帝令脱锁纵其所适。有于一日赴数家斋食。或时饮酒啖肉都无拘忌。俄而有疾。常所卧床自撤荐席。[打-丁+亲]箦而欹寝。令人于下铺炭甚炽。数日而终。半身焦烂。葬于香山寺侧。后四年南海郡奏。喜见还在郡。敕遣开棺空无所有矣。
上篇:玄光(陈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 下篇:钦师(隋洺州)[《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
(术语)对于离作法而言。示同喻之体,结合宗与因,以确立宗义之作法也。例如声无常(宗),因缘生故(因),视诸因...
不染污
德
非梵行
令离欲
淫火
岳林寺
定不定业
四种念诵
道次
三十六师句
事相禅师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摄诸根得离苦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