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公案)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曰:麻三斤。见五灯会元十五洞山章,碧岩十二则,无门关十八则。...(杂语)探玄记四曰:诃尼,此或云舍义,或云生灭,以本语难定也。...亦名:出家功由菩萨 子题:居家迫窄犹如牢狱、出家宽旷犹如虚空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华严云:‘若有不识出家法,...【清净缘起】 p096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七者、说有清净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发生正见;能...即密教修法中,以胎藏界大日如来为本尊,而供养胎藏曼荼罗诸尊之修法。与“金刚界法”相对称。全称大悲胎藏生曼荼罗...(菩萨)或云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皆同尊也。以能生诸佛...其义有二:(一)指坏色所成之衲衣。坏色(梵 durvarnī,巴 dubbanna ),即避用青、黄、赤、白、黑等五正色,而用木...即密教修法,于道场召请本尊圣众,先清净空中道路,为除诸障碍而诵真言。又称净治道路、净治路、治路。苏悉地轨分别...寂然静默,不谈是非。...梵名 Sajyuktābhidharma-hrdaya-?āstra。凡十一卷。法救(梵 Dharmatrāta)造,僧伽跋摩等译。略称杂心论。又称...【无热】 p1044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无热者:谓正远离自苦边故。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无热者:离烦恼故。...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在《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于他遇佛得佛开示救度,从龙趣里面出来之后又渐渐地行善积德、修行,命运...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第二个才有所谓的了解路况正见;...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证得道果。说起来容易,真能那么容易吗?但慢慢的我觉得实在也...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领导一个兵强马壮的国家,在印度的十六小国当中它是非常强...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开始。所谓好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应对...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入龙宫而悟道,故以龙树为名。龙树菩萨年少聪慧,于襁褓时即听...什么是违缘?违缘就是我们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意有障碍的事。违缘也可以说是一种逆境、一种挫折。 我们生存...
威秀(唐京师大庄严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威秀。不知何许人也。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所裁。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玉之慢法。乃上表称沙门不合拜。征引诸史爰历累朝抑挫。朝纔发令夕又改图。皆非远略也。方引经律论以为量果。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大帝至六月。敕不拜君而拜父母。寻亦废止。秀之为法实谓忘身乎。抗表之际当年四月二十一日也。时京邑僧等二百余人往蓬莱宫申表上请。时相谓秀等曰。敕令。详议拜否未定。可待后集。秀等乃退。于是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启状闻诸达官贵戚。若救头然。时宣律师上雍州牧沛王。启别上荣国太夫人启等秀之批鳞。所谓以身许法也。
上篇:澄楚(周东京相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下篇:复礼(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又作燕坐。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禅。又为“坐禅”之代名词。(参阅“燕坐”6266) p4085...
洞山麻三斤
诃尼
出家元缘
清净缘起
胎藏界法
佛母大孔雀明王
坏衲
净治
口定
杂阿毗昙心论
无热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业难尽情难空,求生极乐得解脱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