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谓能教化众生之菩萨地位;即指第八地以上之位。即第八地以上之菩萨,已断分段生死,无漏相续而定慧自在,故得以任运...(术语)Trisamaya,底哩者,三之义。佛部金刚部莲华部三种之三昧耶也。希麟音义五曰:底哩,此云三,谓此经中说三...(经名)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十三住差别】 p0119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页云:又诸菩萨,种姓住中,于余十一诸菩萨住,及如来住,唯有因转,摄受彼...为“应化法身”之对称。指满果极成之法身,亦即证得法性真理之身。与“法性身”同义。[璎珞经卷下因果品](参阅“...(杂语)讲完一部之书也。...世间之义,概要言之,迁流虚伪,不常不实。而凡夫处此不常不实之世间,有种种妄惑业染苦报等无量迷着之相状,是为世...明代安徽巢县人。为民间宗教圆教(大同教)之创始人。曾从清茶门教教主王秉衡之徒孙金悰有习教。著有破邪显正明心录...(本生)Sumati,又作须摩那。菩萨名也。智度论三十译为妙意。以五百金钱买须罗婆女五茎华,供养燃灯佛,受释迦文之...摄大乘论云:转五蕴成三德。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阇提阇】 此翻云生死。...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讨甚自性弥陀,只此岂属心外? 光明寿量无伦匹,慈眼悲心...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在佛、或礼未来佛、皆约事相说。...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把仓库拆掉,那这个拆的时候,下手处是在它起现行的...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诸魔鬼魅,一时俱现,状甚可畏,师安心空寂,诸魔自退。魔复...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陌生的,而这一块确实是佛教的精髓所在。佛的一代时教,讲法四...
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之人,又怎么数得清!其次,因耽于色欲而摧毁刚健身体、昏聩清...
香育(唐郢州大佛山)[《宋高僧传》卷第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香育。姓李氏。济阴人也。父为兖州掾。育有道性常研习庄老。根器奋发。俄于释典留神。决捐俗态。趋沧州安定寺智元律师所乞求削染。满足戒后精力律学。垂欲卒业一旦辞师观游圣迹。陟天台登南岳。或入岩阿或栖树下。末至五台。后参预秀师盛化。夙心相契击节希声。秀问之。育答密若隐书。一皆开释。秀默异之。在丛众间多历年所。洞彻心源。则辞秀去入富水大佛山。劲节安禅卯前一食。州将韩闰笃钦其道坚召出山。育称疾而已。因是黑白之众渴仰归依。韩使君辎车继运供施交骈。树造法堂严饰奇丽。时来问道。韩侯问佛法已后事如何。答云。如同太虚委在有力。韩侯钦尚。徒众常有千计。贤不肖驳杂而居。往往闻有不测之僧预其听受焉。一旦说法次告众曰。善哉是会遭遇者艰。须决所疑无遣虚度。命水涤盥端坐而化。春秋七十有三矣。
上篇:巨方(智封)(唐郓州安国院)[《宋高僧传》卷第八] | 下篇:降魔藏师(唐兖州东岳)[《宋高僧传》卷第八] |
凡十卷。现存七卷,缺七、九、十等三卷。又称大唐韶州双峰山曹溪宝林传、曹溪宝林传、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唐代朱陵...
教化地
底哩三昧耶
坚意经
十三住差别
果极法身
满讲
世间相
方荣升
须摩提菩萨
转蕴成德
阇提阇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