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语 sādhu。译作善、善哉。为契合己意时所作之惊叹语。又为持戒作法、挨拶问答时所用之辞。[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名数)一切事理之诸法,不过五种。小乘俱舍立之为心外之实法,大乘唯识,尽成于唯一之识体上者:一、心法,是识之...【永断一法定得不还】 p0496 法蕴足论八卷四页云: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汝等若能永断一法,我保汝等定得不还一法。谓...【二种菩萨最初发心】 p0040 瑜伽三十五卷十页云:又诸菩萨最初发心,略有二种。一者、永出,二、不永出。言永...(一)众生一心之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故称体大、相大、用大。系大乘起信论所说。(一)体大,真如平等之法常恒不...【离系得】 p1425 集论六卷十二页云:云何离系得?谓于粗重离散,假立离系得性。...(经名)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众生说一陀罗尼,念诵之,能得金刚身之利益。...【身土皆通有漏识变及无漏识变】 p0680 成唯识论十卷十九页云:此诸身土、若净若秽,无漏识上所变现者;同能变...【修治定道】 p0902 杂集论九卷十四页云:修治定道者:谓四神足。如是净除一切障已;复由欲勤心观门,修三摩地...(术语)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三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 p1177 瑜伽二十三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一个志于道...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讨伐,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长的国王,名叫普安王,修习菩萨...一位做电视企划与采访的年轻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颠倒。因与家人同住,所以他妈妈常会担心,常念他:要记得吃饭,...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豆浆是众多营养学家的建议。黄豆富含多种营养素,对健康的贡献...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关于金钱,周国平的一种观念值得赞赏:小康胜大富。 贫穷当然是不好的。一个人贫穷了,连温饱都成问题,上哪里去谈...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秋收之后,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悄然一瞥,远方一个落寞的身影,萧飒如枯叶飘零悠悠穿过巷弄曲径...
智威(慧威)(唐处州法华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威。姓蒋氏缙云人也。颖脱尘蒙心游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炼丹山。闻天台宗教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亲灌顶禅师求请心要。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定慧方均寂照相半。虽云自了急在利他。天与多能富有辞藻。着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气度相表。后以法眼付授慧威焉。时传威是徐陵后身。其利智雄才断可知矣。又释慧威。姓留氏。东阳人也。总角之年露其旧习。抉开爱网。径入空门。不滞一方仍参三益。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裹足造焉。刻志忘劳睹威墙奥。一日千里罔不推称。至有成业时谓小威。然其乐静居山罕交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溪玄朗矣威常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并驰。语将默而齐贯。落落然汪汪然。人无得名焉。
上篇:慧苑(唐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下篇:湛然(唐台州国清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衣服)又曰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袈裟之异名。言袈裟为求出离解脱之人之服。法苑珠林二十二曰:大哉解脱服,无相...
娑度
事理五法
永断一法定得不还
二种菩萨最初发心
三大
离系得
金身陀罗尼经
身土皆通有漏识变及无漏识变
修治定道
增上缘
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学佛先克己慎独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莫让「担心」成为「诅咒」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
在物欲之流中冷静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