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我相,于五蕴法中计有实我,有我之所有也。二人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为人,异于余道也。三众生相,于五蕴法...【迦多演尼子】 西域记云:迦陀衍那,佛灭度后三百年出。造发智论,旧讹云迦旃延。...【不动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八位。此位菩萨,无漏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一切有相功用及诸烦恼,不...与“显正”同义。谓破除对于万法之迷妄见解后,即发露其真性,确立正理。(参阅“显正”6921) p2148...亦名:教导俗式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萨婆多,若檀越欲作大房舍,应开解示,语令小作,顺少欲法;若为容多人故作...【精进五相】 p1273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由五相,发勤精进;速证通慧。谓有势力者:由被甲精进故。有精进者...(术语)施恩惠于他之德也。大日经六曰:常念恩德,生渴仰心。心地观经八曰:佛于众生,有大恩德。如来三德之一。...戒本疏·释戒经序:“说戒广略,则有五阶。圣制乃通,凡心须显;故须和默,即应缘同。”行宗记释云:“约说戒差别。...(杂语)八万四千岁之略数也。增减劫中以八万四千岁之人寿为最长,以十岁之人寿为最短。俱舍论十二曰:从十年至八万...谓于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中,只要一根获得清净,其他五根也会跟著获得解脱。...【知而故问】 p0819 瑜伽九十一卷一页云:有二因缘,佛于弟子,知而故问。谓观弟子,虽欲请问;而无无畏。或于...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是上静下然尼师。她每天早晚焚香诵经礼佛,很有修行。 在顺治...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但尚欠专注净土一门,以期即生便出离此娑婆世间也。其章程中...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随便说话不可以,你要加...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不是讲的。虽然禅不立文字,语言文字代表不了禅,但是它又不能...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诸如来所赞叹。 《瑜伽师地论》中讲到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
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
道纪(高齐邺下沙门)[《续高僧传》卷三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纪。未详氏族。高齐之初。盛弘讲说。然以成实见知。门学业成分部结众。纪用欣然。以教习之功成遗业也。天保年中。秋初立讲。纪引众首。出邺城南。彼旧门人又引众入。正于阃侧欻尔相值。纪曰。卿从何来。殊无礼也。如何师范辄抗拒耶。既不倾屈。理宜下道。彼曰。法鼓竞鸣。利建斯在。声荣之望。师资焉有。纪不答。自为下道出于城外。回首告其属曰。吾讲成实。积三十载。开悟匠导望有功夫。解本拟行斯遗诫也。今解而不行还如根本不解矣。徒失前功终无后利。往不可追来犹可及。请并返京。吾当别计。乃退掩房户。广读经论。为彼士俗而行开化。故其撰集名为金藏论也。一帙七卷。以类相从。寺塔幡灯之由。经像归戒之本。具罗一化大启福门。论成之后。与同行七人出邺郊东七里而顿。周匝七里。士女通集为讲斯论。七日一遍。往必荷担不耻微行。经书塔像为一头。老母扫帚为一头。齐佛境内有塔斯扫。每语人曰。经不云乎。扫僧地如阎浮。不如佛地一掌者。由智田胜也。亲供母者。以福与登地菩萨齐也。故其孝性淳深。为之缝补衣着食饮。大小便利必身经理。不许人兼。有或助者。纪曰。吾母也。非他之母。形骸之累并吾身也。有身必苦。何得以苦劳人。所以身为苦先。幸勿相助。因斯以励道俗。从者众矣。又复劝人奉持八戒。行法社斋不许屠杀。所期既了又转至前。还依上事周历行化。数年之间繞邺林郊。奉其教者十室而九。有同侣者故往候曰。比行化俗。何如道耶。纪曰。彼讲可追。今则无悔。既往不咎。知复何言。后遭周氏吞并玄教同废。呼嗟俗壤每崇斯业。及开法始更广其门。故彼论初云邪见者是也。所以世传。何隐论师造金藏论。终惟纪也。故改名云。然其所出抄略正文。深可依准。后不测其终。
上篇:慧明(陈杨都光宅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 下篇:法称(隋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
禅林用语。意指清苦参禅,修治完美。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径山洪諲条(大五一·二八四下):“‘一毫穿众穴时如何?’师...
我人四相
迦多演尼子
不动地
立法
比丘教导俗式
精进五相
恩德
说戒广略五阶
八万岁
一即六
知而故问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老鼠也能往生
首富只靠一粒米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