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二种求之一。即希求满足诸种欲望之意。成实论卷十列举二种求:(一)求现存之诸欲,称为欲求。(二)更求后身,称为有求...即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为勘验学人所设立之四语句。即:(一)接初机句,师家接引初机学者时,不拨弄特殊之机法,而...(一)学人田与无学人田。(一)学人田,乃小乘见道以后,修学圣道之圣者。此依圣位之差别而有十八种人,称为十八有学。...谓二十种法之譬喻。即:(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父,(三)檀为乳母,(四)尸罗为养母,(五)忍为庄严具,(六)勤为养育...(植物)Padma,又作钵特忙,钵弩摩,波头摩,钵纳摩,波昙,波昙摩,钵昙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三曰:波昙,又云...亦名:自煮护净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明自煮者。(一、开为净人)僧祇,若练若处净人病,无净人者,得净谷已,比...(一)一宗旨之意。盖诸大乘经所说虽各有不同,然皆同归于一理,以一宗旨为依归。 (二)指一门、一族。禅苑清规卷七有...为经典中常用以表示劫数长远、难以计数之譬喻。如法华经化城喻品载(大九·二二中:“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如人...(术语)观法成就坚利如金刚也。止观五上曰:此金刚观,割烦恼阵。此牢强足,越生死野。...漏有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令心连注流散不绝故名为漏,此复云何?依外门流注故立欲漏,依内门流注故立有漏,...(书名)宋慈云之天竺别集中有往生正信偈,弥陀经正信偈。日本见真大师教行信证之行卷,有正信念佛偈,又略文类有念...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暂,无法再像传统社会一样,有时间慢慢深入认识每个人,所以很...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初讲经的时候,外人都说他学来的,不踏实,他个人也以自己岁数...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做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哪四种呢? 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 二者,为...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然后再讲解《持经利益随心论》。 《安士全书》里记载: 古代武功县西边有...【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之间,叫做增劫。 【增悲】 在菩萨的种性中,有悲增和智增...
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端正庄严的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如此殊胜的瑞相,长者夫妇...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念一句佛号,持之不断,这样慢慢的,就...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戒杀生耳。...
昙瑎(隋京师日严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瑎。江都人。少学成实兼诸经论。涅槃大品包蕴心目。虽讲道时缺。而以慧解驰名。每往法筵亟陈论决。征据文旨。学者惮焉。常读经盈箱满[止/ㄆ/木]。记注幽隐追问老耄。皆揖其精府反启其志。瑎乃为斟酌通问盘梗。自江左右历览多年。传誉不爽实钟华望。炀帝昔为晋王。造寺京室诸方搜选。延瑎入住。内史令萧琮。合门昆季祖寻义学。屈礼归心奉以家僧。携现大小常处第内。晨夕欢娱。讲论正理惟其开悟。仁寿之末。敕送舍利于熙州环谷山山谷寺。古传云。昔有齐人郭智辩。数游环山之阳。世俗重之。因以名焉。此寺即萧齐高帝之所立也。林崖重映松竹交参。前带环川北背峻岭。江流萦绕實为清胜。瑎巡此地仍构塔焉。初正月内当拟基处。屡放金光如一綖许。十余日中然后方息。舍利恰到如即置基。先不相谋若同合契。皆大庆也。又初到治。天本亢阳。人物燋渴。夜降大雨高下皆足。无不赖幸。又放赤光流瞩如火。行道七夕又放大光。被诸山也。五千余人咸蒙斯瑞。及忏罪营福不可胜言。晚承故业。迄于隋运。后住弘善。以疾而终。春秋八十有三。武德初矣。
上篇:僧盖(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下篇:道贵(隋京师随法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即记载关于千手观音之经典,共有四本。即: (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一卷。唐代伽梵...
欲求
汾阳四句
二福田
二十种喻法
钵头摩
护自煮
一宗
地墨
金刚观
漏
正信偈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如来禅与祖师禅
做这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
持经利益随心论讲记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