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子题:受戒者罪重不受者罪轻 行事钞·序:“然犯化教者,但受业道一报;违行教者,重增圣制之罪。故经云, 受戒者罪...(杂语)七月十五日之夏满日名佛腊日。腊者岁末之称,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竟为岁末,故此日谓为佛之腊日。僧史略下...亦名:求用雨衣戒犯相、雨浴衣戒犯相 子题:浴衣、舍勒、泥洹僧、雨浴衣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明结犯)四分...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全称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乃说除障灭罪法,佛告弥...(1614~1685)明末临济宗僧。四川垫江人,俗姓曾。字苇渡,号三山。十七岁,科举不第,乃耽味禅学,读聚云吹万广真...指心识觉知外境(对象)时,顺次而起之五种心。即:(一)率尔心,又作率尔堕心。率尔,即突然之意。谓眼识初对外境时...(术语)阿弥陀之名号,以法藏菩萨之无生智所成,故为无生即生之法性中道也。往生论赞下曰: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说一切有部的简称,小乘宗之名。...(人名)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韦氏子。年十九,投茅山落发。后入牛头山北岩之石室,静坐观心。适四祖踵至。问曰:观...为“良福田”之对称。比喻不如法之僧寺。依正法,三宝清净之寺,供养之,可得无量福果,是为良福田;而非法聚会,众...修行人只把烦恼断除叫做子断,若连果报的身体也断了即叫做果断。...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会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情,人们似乎很难从容面...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杀生,还要护生,从救护人类而扩大到救护(人以外的)众生,当前...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过,开头二句: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与最后二句:处处...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中具足。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名为假名,但什么叫召?召就是...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慢,是与生俱来的,凡夫众生都有。当这个慢心生起的时候,我们...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是法师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法师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宜看得...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不是养懒图安...
明隐(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明隐者。少习禅学。次第观十一切入。在中台北木瓜谷寺三十年。唯以定业余无所怀。又往佛光山寺七年。又住大孚寺九年。志道之徒相从不绝。道俗供事填委山林。永徽二年。代州都督。以昭果寺僧徒事须纲领。追还寺任。辞不获免。龙朔元年十月。卒于此寺。端坐熙怡如在久定。其五台山有故宕昌寺。甘泉美岫往而忘返。有僧服水得仙。身如罗縠。明见藏府骨髓。武德年末行于山泽。今村中父老目者十余人说之。五台山者。斯为神圣所憩。中台最高。所望诸山并下。上有大泉名曰太华。傍有二塔。后诸小石塔动有百千。云是孝文从北恒安至此所立。石上人马大迹俨然如初。从中台东南三十里。至大孚灵鹫寺。南有花园。前后遇圣。多于此地。有东西二道场。中含一谷西北上八里许。有王子烧身塔。寺元是齐帝第三子。性乐佛法思见文殊。故来山寻。如其所愿烧身供养。因而起塔。所将内侍刘谦之。于此寺中七日行道。祈请文殊。既遇圣者掩复丈夫。晓悟华严经义。乃造华严论六百卷。今五台诸寺收束犹有三百许卷。近龙朔中。主人令会昌寺僧会赜。两度将功德物往彼修补塔尊仪。与五台县官同往。备见圣迹。异香钟声相续不绝。
上篇:僧明(代州昭果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下篇: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谓声闻乘行人,快则四生的加行才能获得道果,慢则要一百劫的加行才能获得道果。...
化行二教罪异单重
佛腊日
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犯相
十二佛名神咒经
灯来
五心
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一切有部
法融
蒺藜园
果断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