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名)僧妻也。辍耕录六曰:宋陶谷清异录,京师大相国寺僧有妻,曰梵嫂。...九种结缚。即九种结缚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之烦恼。为:(一)爱,(二)恚,(三)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名数)佛之真解脱(涅槃),大菩提二果也。唯识论一曰:断障为得二胜果。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名数)行人所依之四法也。一粪扫衣,二常乞食,三树下坐,四腐烂药。此四种之法,是入道之缘,为上根利器所依止,...【相近】 p0834 集异门论十卷十一页云:相近者:谓所说语,前后相续,意趣无异。是名相近。...不还果之圣者,断尽欲界烦恼,故无恶业杂行,有生般、中般、上流般等三种涅槃。生般又分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三种,...【四一切相清净】 p0459 显扬四卷七页云:清净者:谓四一切相清净。广说如经。一、依止清净。谓由如来证得一切相清...(术语)宗师巧说法,成后毗,如工匠之说其徒。故谓之宗匠。贞元录十八曰:宗匠成教,轨范贤明。法华文句二曰:才艺...乃指摩诃止观卷一上所述不同发心之十种众生。即:一为火途道,二为血途道,三为刀途道,四为阿修罗道,五为人道,六...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都留在阿赖耶识里,叫做种子或习气,这种种子或习气在阿赖耶识...(名数)八正道也。以此为正道之行法也。...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现代职业人士及年青人常见的身体疾病有颈椎病、腰椎病、胃病、脂肪肝、眼病、前列腺炎、痔疮等,而这些疾病大多与不...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并示修行法则。又言汝素知医及地理,赋性仁厚。汝女守贞修行,...
五花箭者、皆烦恼所摄,谓诸魔王,有神通力,由见修行人内心有烦恼故,即投之以相当烦恼之箭: 一、我慢行箭,多中...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里?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通常...问: 据说葱蒜有防癌作用,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师答: 葱蒜等属于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许可食用。何以故?荤辛...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三年不食饭,目前无饥人。僧人又...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明天,春节假期就过完了,又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过年的佳肴美食,节假期间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人们的健康造...
道兴(益州福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兴。姓刘。本住秦州。八九岁时常念出家。私诣僧寺不肯还。二亲恐失。年十九。决意定诣大光寺求出家。僧众愍之。二亲苦求隐避不失。众为解喻便许剃落。时天下大乱贼寇交横。死者山积。兴为沙弥语诸徒曰。人身难得持戒第一。母为贼掠将去。离城六十里。兴没命寻逐。至已被伤未绝。贼见曰。此僧诚为至孝。逐母至此。便不尽命。乃背负母还城。城中咸怪。贼路凶险何因得返。避难投蜀至河池县。逢赞皇公蒙被安慰。送至梁州。兴与一老僧相随。彼有金十两。谓兴曰。吾有金可为负至蜀共分。兴曰。此危身物。佛又不许。不可将行。若不信者善恶应验。逐舍而独往。彼持金者至三泉县逢贼致死。既至蜀川年满进具。常行兰若头陀乞食。智舜律师当衢讲匠。依听五遍便能覆述。每有异见舜深奇之。后至京师首律师下伸大义。如别所引。后还蜀川。广听经论。不爽光阴。又于江禅师下禀受禅道。以为征心要术也。自舜没后接构律筵。每年讲席极为稽引。三十二度来请者方许开宗。每叹云。佛法渐替轻慢日增。余不敢轻。所以为重法故尔。即以殷勤郑重为善法种子。若无此种何由可遇。所以每讲律部。及发菩提心。以此励众。听者垂泣恩诲。兴待众涕泣静已。久久方令唱文。如此非一。四远来投无客主。兴知都维那。于时官府急切不许客住。诸寺无停者咸来。即安抚。寺主曰。依官制不许。何得停之。兴曰。官不许容针。私容车马。寺主岂不闻耶。寺主大怒曰。年少不用我语。兴曰。此三宝也。敬则见善。嫌则感恶。寺主愤恚还房。眼看袈裟不见。又往三门王家会。受饭谓言。是血食。人喻之竟不食。返寺向兴忏悔。寻终行兰若。时鬼来恼乱。兴出绳床。鬼退为受三归已。为礼佛名。鬼亦随礼。贞观中。青城戴令。来慕欲与兴同房宿。夜中眠惊走出房外云。见一赤衣僧。执杖打背云何因在此宿。以火照背。如三指大。隐轸赤色。因求悔过。兴遇疾甚。闻室中音乐声。自念。我所求者本在佛果。不愿人天。所愿不虚诸有魔乱自应消灭。言已声灭。自此便差。常礼千佛日别一遍。永徽三年。玄奘法师送舍利令供养。兴获已于房内立道场发正愿曰。若一生传法。并礼贤劫千佛。如契圣心请放光明。如语一室并为金色。弟子咸见。以显庆四年月日。终于福胜。春秋六十有七。兴自在道行节在怀。昼夜恒坐曾不偃亚。未常诣市不受别利。乞食之外不出寺门。不乘畜生不服非。法益部五象敬而重之。
上篇:道胄(京师延兴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九] | 下篇:明导(洛州天宫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九] |
(术语)对于散无表而言。入定所得定共戒之无表,与起无漏道所得道共戒之无表也。其无表假令入于无想定,灭尽定,无...
梵嫂
九结
二胜果
行四依
相近
七善士趣
四一切相清净
宗匠
九缚一脱
熏习
八直行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教四威仪与身体健康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久修之人当警惕此「五花箭」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据说葱蒜能防癌,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