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又名第一义空。佛菩萨所得之空,为绝有无之空,而非二乘凡夫之所测知,故名不思议空。胜鬘经宝窟曰:龙树云...(1930~ )广东湛江人,俗姓詹。十岁依福寿山果敬尼师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同时开始研究法华、楞严及天台教观。...究竟之真佛,称为净佛。此系大日经疏所说。大日经疏卷八(大三九·六六一中):“言净佛者,声闻法中,阿罗汉亦名为...(物名)堂塔建筑,其搏风或楣与台轮之间,上部开为左右之作云形曲线者,谓之虾蟆股。以其似虾蟆之开后股,故有此名...《悉昙字记》,唐山阴沙门智广著。据本书前叙说,南印沙门般若菩提携带陀罗尼梵夹自南海来朝五台山,与智广相遇。智...【六种损恼】 p0298 瑜伽五卷十六页云:有六种损恼。一、俱生。二、所欲匮乏。三、逼切。四、时节变异。五、流漏。...亦名:如法僧事、如法事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言如法事,简非法事。律中本为事说欲;及僧中事起,非是所欲之事。...【爱行】 二行之一,即爱欲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则叫做见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动。...亦名:盗僧物结罪最重 子题:盗通三宝僧物最重、施僧得大果报、五逆四重佛亦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三藏法师还债事...(一)自性断与缘缚断。此系就断惑之性质而分。(一)自性断,如诸烦恼之本身,其性质染污者,若令自体不再生起,则能自...(杂语)以偈句赞叹他德者。演密钞五曰:以金刚偈赞称叹诸尊。...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失礼。其实,只要心存恭敬,即使不小心犯错,法师...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
我们有一期《净土》杂志刊登了一则因果故事,是真人真事。 作者是位法医,同时是名佛教徒。他在工作中遇到一起矿难...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遮无外境,识谓能了,诠有内心。此指外境非实有,内识非虚...
每个众生都有他不同内涵的恐惧的理解与表达。对于一个乞丐来说,他可能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恐惧;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说...问: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由于迷了心性,犯了杀、盗、淫、妄等罪,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得下三恶道?以前所有的罪是...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
通幽(隋西京延兴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通幽。姓赵氏。河东蒲阪人。幼龄遗世早慕玄风。弱冠加年遂沾僧仵。而贞心苦节寒暑不[圬-土+虚]。寻师访道夷崄无变。遇周齐凌乱远涉江皋。业架金陵素气攸远。及大隋开运。还归渭阴。味法泰其生平。操行分其容止。至于弘宣示教。则以毗尼唱首。调御心神仍用三昧游适。故戒定两藏总萃胸襟。学门再敞远近斯赴。晚贯籍延兴。时当草创。土木瓦石工匠同举。而事归天造形命未沦。随所运为无非损丧。幽戒约内结。仁洽外弘。立四大井各施漉具。凡有施用躬自详观。驰赴百工晓夜无厌。皆将送虫豸得存性命。故延兴一寺独免刑残。自余缔构焉难复叙。而洁己自励罕附斯伦。每欲开经必盥手及腕齐肘已后犹从常净。举经对目臂不下垂。房宇覆处未尝澡漱。涕唾反咽不弃寺中。便利洗净乃终其报。又自生常不用巾幞。手湿则任其自干。三衣则重被其体。自外道具仅支时要。每自嗟曰。生不功一片之善。死不酬一毫之累。虚负灵神。何期误也。遂诫弟子曰。吾变常之后。幸以残身遗诸禽兽。傥蒙少福冀灭余殃。忽以大业元年正月十五日。端坐卒于延兴寺房。春秋五十有七。弟子等从其先志。林葬于终南之山至相前峰。火燎余骸立塔存矣。
上篇:灵藏(隋京师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 下篇:道成(隋蒋州奉诚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
【无间道与解脱道差别】 p1095 成唯识论九卷十八页云:无间道时,已无惑种;何用复起解脱道为?断惑证灭,期心别故...
不思议空
文珠
净佛
虾蟆股
悉昙字记
六种损恼
欲之如法僧事
爱行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最重
二断
偈赞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三季人的故事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推荐】一位煤老板的因果报应

唯识要义解说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大安法师: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