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之异名,当称金刚界仪轨者是也。...凡三卷。唐代僧飞锡撰。书成于天宝元年(742)。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飞锡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遂倡导...五阴之外,无第六阴,第六阴者,有名无实的意思。...(人名)或云那伽波罗。此翻龙护,亦云象护。此比丘,现生亦证净法。增一阿含经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晓了星宿,预...凡夫具惑业苦三缚,大圣则具三德,如涅槃经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 佛之本体,身有常住不灭之法性者...又作名言习气、名言薰习、等流习气。略称名言种。三种习气之一。即指由名言(指名字与言说)所薰成之种子。为“业种...(流派)日本二十宗之一。时宗者具称六时往生宗,以昼夜六时专修善导之往生礼赞为往生之业因,故名。...(界名)焦热地狱之异名。堕此地狱之罪人,为火所焚烧,故有此名。...(术语)十真如之一。于第九善慧地证悟之真如。无碍智所依之真如也。在此地得四无碍智,自在得知,故有此名。...亦名:左右顾视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居士讥言如盗窃人。比丘举过,佛因...(术语)Anātman,或曰阿捺摩,译言无我。见名义集四。...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训被世代传承着。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崛起走的必然是一条...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嗔、痴、慢、疑、邪见。 为什么叫根本烦恼?前面的小随烦恼、...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看他的作法很有意思。有一天,有一个宦官,他就送了梅公一个礼...问: 师父,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慧广法师答: 先肯定的告诉你,所有为自己考虑的心态都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好处...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
生命短促,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修行因缘难起,护法护教更应及时,唯有精进修持,成就菩提,才不会在烦恼妄...
佛陀时代,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好乐佛法,并因听闻佛陀的教化,深契法义净信坚固,经常燃灯供养大兴佛法。之后,由于...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
僧彻(唐蒲州孤介山陷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僧彻。姓靳。河东万泉人。性戒肃成专思出俗。慈亲鞠养未始遂之。既丁荼蓼乃遵前志。乐行兰若索居蒲阪。习平等观行实言法。四俗归向承化连邑。有孤山者。一曰介山。即介子推之故地也。其山阳介村是也。遂依而结业。荫以石岩汲以下隰。积岁崇道物莫不高之。各舍财力共营图构。地本高险古绝源泉。念矜劳倦中宵轸结。晨行岩险见如润湿。以刃导之应手泉涌。道俗闻此惊叹归依。更广其居重增担宇。秦州刺史房仁裕。表陈其事请立伽蓝。下敕许之。今之陷泉寺是也。公私荣庆请彻以为寺主。俯从物议遂乃从之。四方慕义相顾依投门庭充[门@壹]。及徐王部绛。寺又属焉。轩盖来寻请居州邑。倾心尽礼厚供弥隆。俄复还山却崇前业。性在慈仁弘济成务。所以群鸟食于掌上。宿雁翔于庑下。年逾杖国未尝疴瘵。忽告众曰。吾将去矣。食毕收衣结加趺坐。顾命徒属诫以清言。并令出户惟留一侍。告曰。夫识神托形寄之暖气。命尽身冷方可触吾。告已冥目若禅。久而寻视方知已绝。春秋七十有七。初未终之前。三朝山树通变白色。横云如带绝望东西道俗奔赴制以心丧礼也。迁灵山窟还依坐之。府县官庶子来咸会。是日风清景亮降以白花。六出净荣如雪如冰。衣以承之不久便散。三载之后犹存初坐。门人为之易篑。而衣服一无沾污。乃就加漆布。弟子等怀双林右胁之教。抱两楹负手之歌。以为相好象设。开含识之尊严。法慧声光實超生之津济。遂就京邑奉建高碑。高一丈五尺。刻像书经兼叙言行。引还本寺聚众立之。度支尚书唐临。昔住万泉赞承俗务。性行专信素奉归依。后仕华省常修供养。顾惟德本便勒铭云。
上篇:智聪(唐[门@壬]州摄山栖霞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 下篇:惠祥(唐邓州宁国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又称天潼山。我国禅宗五山之一。位于浙江鄞县(旧称宁波府)东约三十五公里处,为太白山之一峰。西晋永康元年(300...
大瑜伽
念佛三昧宝王论
第六阴
那迦罗
三德
名言种子
时宗
火焚地狱
智自在所依真如
顾视白衣舍戒缘起
阿擅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富裕国家的节俭美德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带业往生释疑

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