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胜解作意】 p1103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胜解作意者:谓修静虑者、随其所欲,于诸事相,增益作意。 二解 瑜伽三十...乃日本七尊能赐予财宝之福神。盛行于室町时代末期之民间信仰。此即:(一)大黑天,本非福神,因其性爱三宝,护持五众...(术语)故住于空理与他无诤之禅定也。金刚经曰: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阿罗汉。同略疏中曰:无诤...迷悟之相虽异,然其实性则一,有如清浊虽异,水性则一也。...(术语)食物净法之一。如于水流来者,比丘取而食之,无罪。谓之水净。...指儒学与佛学。语出南朝刘宋时代之治城沙门慧琳所著之白黑论一文,文中以“白学”喻指儒学;以“黑学”喻指佛学。其...如来八种的清净音,即:不男音、不女音、不强音、不软音、不清音、不浊音、不雄音、不雌音。...【俱生法】 p092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俱生法云何?谓有为法。有生相故。...【名言不显自性】 p0590 瑜伽七十三卷三页云:若谓名言能显自性;亦不应理。若取不取,假立名言,俱有过故。若...【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 p0288 此卽五尘也。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书名)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地球,又称为南阎浮提。四大部洲当中,南瞻部洲众生是多苦事,...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等都需要什么样的食物营养吗?现给你提供一张全身的食物地图,...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慧清法师见状...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
问: 《影尘回忆录》中提到,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 请问这句话的含义? 梦老老和尚答: 谛闲老法...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欲望太高,就很难有幸福有快乐。 在凡夫层面,虽然我们还不...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
五家钟板 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后,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式。五家七派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钟板,近代以来虚云老和尚的...
志超(唐汾州光严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志超。俗姓田。同州凭翊人也。远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少在童龀智量过人。精厉不群雅度标远。厌世从道贯彻藏俞。而二亲恃超更无兄弟。虽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遂从儒流遍览流略。年垂壮室私为娉妻。超闻之避斯尘染。乃逃窜林野。亲姻周觅藏影无方。既被执身抑从伉俪。初则合[承/巳]为踪。终亦同掩私室。冀行婚礼也。惟置一床超乃抽毡席地。令妻坐上。躬自处床。俨思加坐勤为说法。词极明据。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频经宵夕事等金形。屡被[言*求]劝诚逾玉质。既确乎难拔。亲乃捐而放之。年二十有七。投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瓒志德澄明行成众范。未展度限历试诸难。志超洁正身心勤履众务。僧徒百数供杂五行。两食恒备六时无缺。每有苦役必事身先。瓒亲阅验。其情守节度令受具。自进戒品专修行仪。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五夏不满三教备圆。乃返故乡依岩综习。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栖引英秀创立禅林。晓夕勤修定慧双启。四仪托于戒节。二行凭于法依。学观诜诜无威而肃。致使闻风不远而至。大业初岁政网严明。拥结寺门不许僧出。超闻之慨而上谏。被衣举锡出诣郡城。望有执送将陈所谏。而官私弗顾。乃达江都即以事闻。内史以事非要害。不为通引。还遣并部。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民流沟壑死者太半。而超结徒劝聚余粮不穷。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镜业既临逃响何地。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尝夜坐禅。忽有群贼排门直进。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象。贼乃投仗于地拜伏归依。超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咸发心敬合掌而退。其刚略摄御皆此类也。高祖建义太原。四远咸萃。超惟道在生灵。义居乘福。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禅学数百清肃成规。道俗钦承贵贱恭仰。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义宁二年。超率弟子二十余人奉庆京邑。武皇夙承嘉望。待之若仙。引登太极叙之殊礼。左仆射魏国公裴寂。挺生不世器琏宏深。第中别院置僧住所。邀延一众用以居焉。亟历寒暑业新弥厉。但为贵游喧杂外进无因。必附林薄方程慕远。时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闰智信智光等。义解钩玄妙崇心学。同气相求宛然若旧遂延住彼山。栖志得矣。摄缘聚结其赴如云。贤圣语默互相敦重。而寺非幽阻隶以公途。晦迹之宾卒难承业乃徇物关表意在度人。还返晋川选求名地。武德五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岩名抱腹四方有涧。下望百寻上临千仞。泉石结韵于仙室。风雨飘清于林端。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自强诲人无倦请益。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光严寺。殿宇房廊躬亲缔构。赫然宏壮有类神宫。故行深者岩居。道浅者城隐。师资肃穆竞业其诚。聆音察色惟若不足。忽因遘疾便知不久。诫累殷勤示以祸福。以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春秋七十有一。山世同嗟宾主齐恸。德仁既往学肆斯分。葬于城南山阜。自服膺释种。意在住持。昼夜克勤摄诸后学。所以日别分功礼佛五百。禅结四时身诫众侣。有亏殿罚。而自执熏炉随唱屈礼。未尝置地及以亏拜。及坐禅众也互相惩诫。纔有昏睡亲行励率。有来投造无不即度授以戒范。进止威仪摄养将迎礼逾天属。时遭严敕度者极刑。而曾无介怀。如常剃落。致陆海慕义避世逸僧凭若大山依而修道。时讲摄论维摩起信等。并详而后说。深致适机。尝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僧徒仅百偏资大斋。麦惟六石同置一仓。日磨五斗用供常调。从春至夏计费极多。怪而检覆止磨两斛。据量此事幽致可思。又数感异僧乘虚来往。虽无音问仪形可验。纔若堕者便蒙神警。至于召众钟声随时自响。石泉上涌随人少多。灵瑞屡兴如此者非一。而奉敬戒法罕见其俦。护慎威仪终始无替。自隋唐两代亲度出家者近一千人。范师遗训在所闻见。传者昔预末筵蒙诸惠诰。既亲承其绩故即而叙焉。
上篇:慧斌(唐京师弘福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 下篇:昙韵(唐蔚州五台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
(术语)自无始流转于生死海而来于今也。...
胜解作意
七福神
无诤三昧
迷悟不二
水净
白学黑学
八梵
俱生法
名言不显自性
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如何对待仇恨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