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萨迦耶见未断有二过患】 p1420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页云:当知未断萨迦耶见、有二过患。一、于能害有苦诸行,执我我...(杂语)Vṛkṣamūlika,译曰树下坐。饰宗记五本曰:苾力叉暮里迦,此云树下坐也。智论云:树下思惟,如佛生时,转...子题:敬有三品、礼敬有三品、三品礼敬、口礼、九品礼、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稽颡、顿...(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阿弥陀如来之陀罗尼及供养法,教人证念佛三昧则必生净土。...(杂语)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之十界,皆为吾人一心之所作,故其体平等,无有差别。观此平等之理谓之十界一心平等大念...为戒禁取见之一。古代印度外道中有见狗死后,生于天上者,遂认为持狗戒为生天之因,而学狗卧于户外、食人之粪等,称...(一)“莲华合掌”中,十指表示十波罗蜜、十法界等。摄无碍经谓,左手五指表胎藏海五智,右手五指表金刚海五智,左手...安乐的邦土,通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唐僧鉴真抵日时,于奈良东大寺大佛殿前建筑戒坛,为圣武天皇以下四百人授菩萨戒,是为日...(Winternitz, Moriz; 1863~1937)奥地利之印度学学者。曾于牛津大学研究,致力于印度学之资料、文献之整理。一九...(术语)化道与观心,二事并行也。四教仪曰:道观双流。三论大义钞一曰:德备三忍,道贯双流。...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
(一)人不宜食众生肉 (人者,仁也。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 【原文】 经言靴裘等物皆不应着,以其日与诸...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有人说,我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药师偈明明说...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首先把人做好,成为一个完人,由完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就...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个...
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命运究竟能不能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那究竟,人的命运能不能改变呢?如果能,又是什么因...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有位梵志,名为生漏,来到佛所,向世尊作礼问讯之后,在一旁坐下。 生漏...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
僧邕(唐京师化度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僧邕。姓郭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冥符上德。世传儒业齿胄上庠。年有十三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僧稠而出家焉。稠公禅慧通灵戒行标异。即授禅法。数日便诣。稠抚邕谓诸门人曰。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仍往林虑山中。栖托定门游逸心计属周武平齐像法隳坏。又入白鹿山深林之下。避时削迹饵饭松朮。三径斯绝百卉为群。麕麚伏其前。山禽集其手。初未之异也。后乃梵音展礼焚香读诵。辄有奇鸟异兽。攒聚庭宇。貌如慕敬心疑听受。自非行感所及。何以致斯。自尔屡降幽灵。胜言叵载。开皇之始弘阐释门。重叙玄宗更联荣问。有魏州信行禅师。深明佛法。命世异人。以道隐之晨。习当根之业。知邕遯世幽居。遣人告曰。修道立行。宜以济度为先。独善其身非所闻也。宜尽弘益之方照示流俗。乃出山与行相遇同修正节。开皇九年行被召入京。乃与邕同来至止帝城。道俗莫匪遵奉。及行之殁。世纲总徒众。甚有住持之功。以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终于化度寺院。春秋八十有九。主上崇敬情深赠帛。为其追福。以其月二十二日。奉灵魄于终南山。遵邕之遗令也。门徒收其舍利。起塔于行之塔左。邕风范凝正行业精严。卑辞屈己体道藏用。及委质寒林悲缠朝野。佥以身死名灭世有斯人。敢树玄石用陈令范。左庶子李百药制文。率更令欧阳询书。文笔新华多增传本。故累诵野外矣。
上篇:智满(唐并州义兴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 下篇:灌顶(唐天台山国清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
【不为助伴戒】 p0330 瑜伽四十一卷十四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有情所应作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萨迦耶见未断有二过患
苾力叉慕里迦
稽首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狗戒
十指
乐邦
戒坛院
温特尔尼兹
双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莲池大师不食肉的论点解析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有什么因素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

希求涅槃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