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释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现天部八部第三院之诸众,施与功德之宝财于一切,故名宝处三昧。大日经...(术语)手结印相,而观本尊于意也。印者身密,观者意密。...亦名:覆身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覆身者,处处身露也。”资持记释云:“此以正行列为戒本;如齐整静默用意...【道如行出】 p1237 俱舍论二十六卷十页云:道圣谛有四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通行义故道,契正理故...【五位百法】 这是诸法的分类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五法,而唯识宗则将一切法分为五位百法,即:一、心王法:又称...指无真实心之供养。即以福报为目的,纯为利己之供养。 p5316...【十种时分】 p0108 瑜伽二卷十五页云:复有十种时分。谓时、年、月、半月、日、夜、剎那、怛剎那、腊缚、目呼剌多...(术语)三密之一。又名语密。即谓诵真言之口业妙用速疾隐秘也。即身成佛义曰:法佛三密,甚深微细,等觉十地,亦不...(杂语)萨者娑度Śādhu之讹略,善哉之义。玄应音义十六曰:唱萨,此言讹也。正言娑度,此译云善哉。...何故真如名为无相?以一切相皆寂静故...【近住律仪得受者】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三页云:为唯近事得受近住?为余亦有受近住耶?颂曰:近住余亦有,不...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六年(1917年)依河北省涞水县高明寺印魁长老出家,同年...佛教是属于人间的,因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降生于人间,生长于人间,出家修行,觉悟成佛,说法利生,甚至双...《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 忽一日不退,师...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楼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为王...
法忍(后梁荆州玉泉山)[《续高僧传》卷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忍。江陵人。初投天皇寺出家。受具已后受持法华维摩。日常再遍。众聚多喧枯折由生。西往覆舟。岩下头陀自静观理。三十余年木食麻衣破衲而已。自得幽林无求外护。升粒若尽继以水果。终不驰求。或一食七日跏坐求志。曾于一夏费米三斗。必限自恣犹盈五升。虽独宿非入戒科。而俭约一隅别行。所止龛室纔容膝头。伏夏严冬形不出户。故寒不加絮热不减衣。安然守道无为而已。忽有一象无事至龛。经于数日。忍便现疾。于寺北窟右胁而终。春秋六十有七。衣钵尘朽众无预焉。评其估价。不至于十云。
上篇:惠成(后梁荆州支江禅慧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下篇:僧实(周京师大追远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即举行祖师祭或各种佛事时,向众僧募集香、花等供物之费用。又作率财。此外,新挂搭、新归堂者募集香油钱,以表示谢...
宝处三昧
印观
露身白衣舍戒释名
道如行出
五位百法
闲供养
十种时分
口密
唱萨
真如名为无相
近住律仪得受者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文珠法师《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野狐禅「不落因果」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文殊菩萨度众的善巧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