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名数)行事钞下二曰:今故约食时立观以开心道,略作五门,明了论如此分之:初计功多少量他来处,二自忖己身德行,...指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之一乘妙法;乃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二乘、三乘之出世间法而言。据华严五教章卷一之说,修行阶段之初...(书名)本名金刚錍。一卷,荆溪湛然着。明非情草木悉皆成佛之义。本论诸家之撰述如下:金刚錍论私记二卷,唐明旷记...系者,拘系之意。系缚于欲界之法,称为欲界系。欲界所系,具足十八界。又二十二根中,除后三无漏根外,其余十九根为...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五根三受更互相摄】 p0285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二页云:问:五根、三受、为五摄三?三摄五耶?答:更互相摄。...亦名:小妄语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故妄语戒第一。言制意者,出家之士,言即称实;宁丧身命,许...【善现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萨,修智慧行,悟入法无自性,三业寂静,不受系缚染著,而随...亦名:脱脚床戒开缘 资持记·释篇聚篇:“不犯者,若坐旋脚、直脚、曲脚、无脚床皆谓不脱,若床支大虽脱有所承故,...指二种不能听闻华严经之根器。据华严经疏卷三载,佛说华严经时,有二种非其根器:(一)二乘非器,指一切声闻、缘觉二...(术语)称钩召法。瑜祇经曰:那罗延自在,俱摩罗释王,金刚尾延那,名为逐他用。同疏三曰:逐他钩召,逐者随也。...《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 借宿,我们自然会想到:此处...
做人做事,败于10忌: 1、自私、自负、自满是故步自封的绊脚石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自...若心污浊,则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佛家认为,众生与佛在佛性上是平等的,人人皆具佛性,人人...
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就能去,再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位...眼观色、起心动念;耳听歌舞倡伎。眼看舞,耳听唱,戴香华鬘、香涂身种种的,都是人假相,哪有些真的!众生就执着。...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婆世界的牵挂。断得了一切牵挂,才可以...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大道晓在目...
慧胜(梁钟山延贤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胜。交址人。住仙洲山寺。栖遁林泽闲放物表。诵法华日计一遍。亟淹年序。衣食节约随身游任。从外国禅师达摩提婆。学诸观行。一入寂定周晨乃起。彭城刘缋出守南海。闻风遣请携与同归。因住幽栖寺。韬明秘采常示如愚。久处者重之。禅学者敬美。幽栖寺中绝无食调。唯资分卫大遵清俭。永明五年。移憩钟山延贤精舍。自少及老心贞正焉。以天鉴年中卒。春秋七十。时净名寺有慧初禅师者。魏天水人。在孕七月而生。纔有所识好习禅念。尝闲居空宇。不觉霆击大震。斯固住心深寂未可量也。而志高清远淡然物外。晚游梁国住兴皇寺。闲房摄静珪璋外映。白黑谘访有声皇邑。武帝为立禅房于净名寺。以处之。四时资给。禅学道俗云趣请法。素怀恢廓守志淳重。贵胜王公曾不迎候。普通五年卒。春秋六十八。葬钟山之阴。弟子智颙树碑墓侧。御史中丞吴郡陆倕制文。
上篇:僧副(梁钟定林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下篇:道珍(梁江州庐山)[《续高僧传》卷十六] |
【菩萨依四种住能成四事】 p1134 瑜伽七十九卷一页云:复次菩萨依四种住,能成四事。云何四住?一者、极欢喜住。二...
食时五观
出出世一乘法
金錍轮
欲界系
水陆法会
五根三受更互相摄
故妄语戒制意
善现行
坐脱脚床戒开缘
二种非器
逐他用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做人做事,败于10忌,成于10悟
及时为心灵沐浴和洗涤

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加持
忏云法师谈欲念

百不管老媪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