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印度礼法之一。佛在世时,国人遇婆罗门则跪拜,遇沙门则敬礼之。毗奈耶杂事卷一(大二四·二○七下):“六众报曰:...【誉】 p1463 集异门论十八卷八页云:云何名誉?答:诸有隐背不现在前称赞叹美,亦复揄扬;言彼信戒闻舍慧等、悉皆...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所想异者,怨想言亲也。”(戒疏记卷一三·二四·一)...子题:十诵律、四分律、僧祇律、五分律、弗若多罗、多罗、鸠摩罗什、罗什、昙摩流支、流支、卑摩罗叉、佛陀耶舍、耶...(术语)梦中之想念也。楞严经中曰:彼诸善男子,修三摩地想蕴尽者,是人平生梦想消灭,寐寤恒一。...密家于行法时,先作结界,其次为建立本尊之道场而修观法,称为道场观、密教道场观。即真言行者修瑜伽妙行时,先观想...(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最钝根之罗汉,一旦证罗汉果后时逢恶缘退没自果者。...【萨婆迦摩】 翻乐欲,好乐希须也。净名疏云:根是过去,欲是现在,性是未来。若过去善根牢固成就,今生对缘则...(术语)五境之一。青黄赤白等之法,为眼根所对之境界者。...(杂名)译曰入法界。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梵语也。华严玄谈八曰:言罗摩伽者即入法界之梵语也,罗者离垢染义,摩者转义...丛林清规之简称。为僧众行、住、坐、卧生活之准则。盖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我国僧团除戒律外,并制定其他若干...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从前有一个村落,距离国王居住的城里有五由旬远(一由旬约为十六里)。由于这个村子的水特别甘甜,国王就命令村里的...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了。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无心话儿无心来,痴痴呆呆看世态, 是非曲直无须分,你听痴人来说呆。 日过三竿路旁睡,通天大腹我自在! 呆呆笑哇...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你的心态就很重要。所以我们...26岁那年,我断绝了肉食。 本人专业动物学,可对这三个字还真是心怀惭愧。从大学开始,摸索怎样养殖水产,到研究所...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日和尚陪虚公到海会塔,虚公说:菩萨呀,注意呀!金佛不度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也无论你的地位、权力、财富多高、多大、多富饶,烦恼总在你左右围绕...
世有邪见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时因果、现生因果、隔世因果三种之别。时常拨无因果,此为破见,是大罪过,不独自误,...
法敏(唐越州静林寺)[《续高僧传》卷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敏姓孙氏。丹阳人也。八岁出家。事英禅师为弟子。入茅山。听明法师三论。明即兴皇之遗属也。初朗公将化。通召门人。言在后事。令自举处。皆不衷意。以所举者并门学有声。言令自属。朗曰。如吾所举乃明公乎。徒侣将千名明非一。皆曰。义旨所拟。未知何者明耶。朗曰。吾坐之东柱下明也。明居此席不移八载口无谈述身无妄涉。众目痴明。既有此告莫不回惑。私议。法师他力扶矣。朗曰。吾举明公必骇众意。法教无私不容瑕隐。命就法座对众叙之。明性谦退泣涕固让。朗曰。明公来吾意决矣。为静众口聊举其致。命少年捧就传座。告曰。大众听。今问论中。十科深义。初未曾言。而明已解。可一一叙之。既叙之后。大众惬伏。皆惭谢于轻蔑矣。即日辞朗。领门人入茅山终身不出。常弘此论。故兴皇之宗或举山门之致者是也。敏采摘精理出听东安。言同意异更张部别。年二十三又听高丽实公讲大乘经论。躬为南坐结轸三周。及实亡后。高丽印师上蜀讲论。法席雕散陈氏亡国。敏乃反俗三年潜隐。还袭染衣避难入越。住余姚梁安寺。领十沙弥讲法华三论相续不绝。贞观元年。出还丹阳讲华严涅槃二年。越州田都督。追还一音寺。相续法轮。于时众集义学沙门七十余州八百余人。当境僧千二百人。尼众三百。士俗之集不可复纪。时为法庆之嘉会也。至十九年。会稽士俗请往静林讲华严经。至六月末。正讲有蛇。悬半身在敏顶上。长七尺许。作黄金色吐五色光。终讲方隐。至夏讫还一音寺。夜有赤衣二人。礼敏曰。法师讲四部大经功德难量。须往他方教化。故从东方来迎法师。弟子数十人同见此相。至八月十七日。尔前三日三夜无故暗冥。恰至二十三日将逝。忽放大光夜明如日。地为震动因尔迁化。春秋六十有七。身长七尺六寸。停丧七日异香不灭。莫不怪叹。道俗庄严。送于隆安之山焉。
上篇:智凯(唐越州嘉祥寺)[《续高僧传》卷十四] | 下篇:慧璇(唐襄州光福寺)[《续高僧传》卷十五] |
(譬喻)譬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小乘之人依止于四谛之理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
跪拜
誉
所想异
广律四部译传次第
梦想
道场观
退法阿罗汉
萨婆迦摩
色境
罗摩伽
丛规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送水喻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布袋和尚笑痴度世歌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拒绝血池的哀鸣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人生是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