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名数)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禅林于冬至特设之斋会。冬至秉拂之时,都寺必为大众营办冬斋。禅苑清规卷三监院条(卍续一一一·四四五下):“众僧...(譬喻)经文之尊譬如金玉也。唯识述记一本曰:宝偈南赞,金牒东流。...禅林掌管桶类之寺僧。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玄沙师备章(大五一·三四六中):“文桶头下山。师问:‘桶头下山几时归。’...(物名)在塔顶上之轮盖也。通常有九层,俗曰九轮。经律中,谓为轮相,相轮,金刹,金幢,露盘等。寄归传四曰:制底...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江苏吴江人。十七岁时,辞亲远游,欲立功塞上。行...【五事与五法相摄】 p0283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页云:问:如是五事,几色,几心,几心所有,几心不相应行,几无为?答...亦名:净地结竟不开内宿、结净地竟不开内宿 子题:内宿随人、内煮随处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问:‘结净地竟,定无...【无尽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四位。此位菩萨,修精进行,历经多劫,受诸剧苦,而不退其上求下化之心,...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对淫,制学离染行不净观等;对盗,制学少欲知足行;对杀,制修慈悲愍物;对妄,制修实语行等...谓真土、应土等二种佛所住之国土。(一)真土,亦称真佛土,为真佛之住处。(二)应土,又称方便化身土,为应身佛之住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问: 请问法师,修行以自利为主,容易被人误解为是自了汉,是小乘佛教,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宏海法师答: 这一问题...
《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令弟子们远离恶行,奉行善行。仅就语言方面来说,佛陀分别向弟...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早上念观世音菩萨,晚上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为...禅院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去见智闲禅师,诚恳的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智闲禅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面对无常的心理准备,走完第一步后,即使顺利踏出第二步,仍然可能出现变化。 例如你的生意...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
问: 何谓财布施? 慧律法师答: 其实一切施,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财布施也就是说,对金钱上,我随着自己的能力,有...
智拔(唐襄州常济寺)[《续高僧传》卷十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拔。姓张襄阳人。幼年清悟雅好道法。六岁出家。初为闰师弟子。闰顾有济器。乃携付哲法师。哲亦襄川僧望。具之别传。初诵法华。日通五纸。经中理路略有规度。惟曰。斯经诸佛出世之大意也。一人一道非弘不通。誓毕依持开悟蒙俗。周听乃洽。承帝京上德吉藏法师四海标领三乘明匠。寻诣奉旨欣击素心。首尾两遍命令覆述。英俊鼓言无非乱辙。藏亲临坐。拔问众曰。一乘为两。遂分为三。亦可一乘为两。分为三两。众无敢答。藏曰。拔公此问深得旨矣乃嘱累。大法必在机缘。于是还襄。会贼徒扰攘无由讲悟。昼藏夜伏私薀文义。后值清平住耆阇寺。恒在常济。讲法华经年别五遍。门人法长后生颖萃。见住梵云领徒承业。贞观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于清信士张英家。宿集竖义开法华题。或问今昔开覆三一之旨者。答对如风响。解悟启时心。便告棱法师曰。智拔答毕须弥来难。尽皆神俊。诣八方乡里大德檀越等相别。时不测其言也。遂即潜然。迫而察之。已迁化矣。合境玄素嗟惋惊恸。颜状如生。加坐坚正蒋王躬临烧香供养。赠物百余段。墓所设五千僧斋。春秋六十八矣。
上篇:慧棱(唐襄州紫金寺)[《续高僧传》卷十四] | 下篇:慧瑜(唐荆州玉泉寺)[《续高僧传》卷十四] |
【胜进道有二种】 p1105 瑜伽六十九卷十六页云:此胜进道、复有二种。或有无间,为断余品,修方便道。此于前品,名...
五识
冬斋
金牒
桶头
轮相
真可(1543-1603)
五事与五法相摄
摄食界结竟不开内宿
无尽行
四重戒对治行
二种佛土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古代帝王护生放生的故事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认识你自己
圣严法师:随时要有面对无常的心里准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