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日本七条佛师之第五代佛师,运庆之父。以雕造著名。与运庆及其弟子快庆,曾于东大寺造佛,活跃一时。作品有兴福寺南...授戒之和尚,为授戒之本主。三师之一。又作戒和尚、得戒和尚、戒师。指对出家或在家之佛教徒授戒之僧人。所授之戒律...谓九品往生之行者所乘坐之莲台。略称九莲。行者临命终之际,圣众即持莲台来迎,行者乘此莲台,花合到净土,到已花开...出自七佛八菩萨神咒经卷一。七佛为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八菩萨为文...(杂名)Mleccha,又作篾隶车,毕 车。旧曰弥离车。译曰边地。下贱种也。...(杂语)有五千比丘怀增上慢之心,释迦将说法华经,彼等谓我既得妙果,何要闻法华,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譬喻)烦恼能漂没三界之人天,故譬诸河。药师经曰:破烦恼壳,竭烦恼河。涅槃经德王品曰:烦恼大河乃能漂没三界人...子题:梵网经、善戒经 济缘记·释受戒篇:“菩萨戒自有两宗。若 梵网经 ,是华严部,道俗非畜,皆得受之,则通渐顿...亦名:静默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病,若聋须高唤嘱授,若高声施食,若二难高声走者。”资持记释云...指为二识以上共通之所依者。若就前七识而论,则前五识之四依中,除同境依外,其余之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均为共依...(术语)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某悟结果之位也。三乘各异果地,声闻乘之中,又有四果之别。楞严经四曰:因地发心与果地觉...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八大人觉经...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亲对儿女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父母对儿女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是特...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瞋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瞋?没...
问: 有重病不吃药,不看医生,仅专注在阿弥陀佛佛号就能治病,是不是很神奇?那各个世界不需要医生了?因为大慈大...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圆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军队风纪不好,大家就吓得四散逃逸,只...「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为了使众生人人幸福快乐、人人离苦得乐,所以不断地倒驾慈航来人间,在佛陀《本生经...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我让他们吃素,他们也不听。我很痛苦,该怎么办呢? 大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众所周知的布施。布施呢在佛法里面叫做檀波罗...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
[彰-章+青]渊(隋终南山至相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彰-章+青]渊。姓赵氏。京兆武功人也。家世荣茂冠盖相承。厌此浮假希闻贞素。十三出家。道务宏举定慧攸远。属周武凌法。而戒足无毁。慨佛日潜沦。拟抉目余烈。乃剜眼奉养。用表慧灯之光华也。然幽情感通遂果心愿。暨隋文重开正法即预缁衣。而慧业遐举闻持莫类。自华严地持涅槃十地。皆一闻无坠历耳便讲。既释众疑时皆叹伏。行必直视动静咸安。住则安禅缘诸止观。一钵之与百纳。始习至终。常坐之与山居。报倾便止。讥疑有涉敛足不行。尼寺市阗由来不往。斯诚节动后昆厉清末法。兼以是非长短罕附胸怀。供给僧俦身先轨物。承灵裕法师擅步东夏。乃从而问焉。居履法堂亟经晦朔。身服麤素摧景末筵。目不寻文口无谈义。门人以为蒙类也。初未齿之。裕居座数观异其器宇。而未悉其惠解。乃召入私室与论名理。而神气霆击思绪锋游。对答如影响。身心如铁石。裕因大嗟赏。以为吾之徒也。遂不许住堂同居宴寝。论道说义终日竟夜。两情相得顿写幽深。渊谓。理出不期更流神府。博观盛集全无可师。还返裕所具陈性欲。后整操关壤屏迹终南。置寺结徒分时程业。三辅令达归者充焉。今之至相寺是也。裕后敕召入朝。纔有间隙径投渊寺。欣畅意得倾阴屡改。又以帝之信施为移山路。本居迮隘兼近川谷。将延法众未日经远。裕卜西南坡阜。是称福地。非唯山众相续。亦使供拟无亏。渊即从焉。今之寺墌是也。自尔迄今五十余载。凶年或及而寺供无绝。如裕所示。斯亦预见之明也。因疾卒于至相之本房。春秋六十有八。即大业七年四月八日也。初渊奉持瓦钵。一受至终行住随身未曾他洗终前十日破为五段。因执而叹曰。钵吾命也命缘已谢五荫散矣。因而遘疾。此则先现灭相。后遂符焉。及正舍寿之时。钟声无故嘶破。三年之后更复如本。此皆德感幽显呈斯征应。率如此类也。弟子法琳。夙奉遗踪敬崇徽绪。于散骸之地。为建佛舍利塔一所。用津灵德。立铭表志云。
上篇: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下篇:道宗(唐京师胜光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梵名 Try-asvabhāva-prakarana。凡二卷。陈·真谛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以明法空...
康庆
戒和上
九品莲台
七佛八菩萨
蔑戾车
五千上慢
烦恼河
菩萨戒渐顿
高声白衣舍戒开缘
共依
果地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推荐】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在凡夫层面上,有病还是要到医院看
不知道
趴身铺路 所求为何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