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色蕴】 p0565 如五蕴中说。 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三解 广...(杂语)上即四王天,下即四洲人。...(杂名)知足天之内院也。知足天有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所依”之对称。二法对待之时,自动之法称为“能”,被动之法称为“所”。能依他法而起作用者,称为能依。如草木依...(术语)俱舍论之法相也。一切之有为法,有四本相与四随相之八相。此八相有八与一之功能,以其互为能生所生,故谓之...(一)指屋外。即户外无物被覆于上之所。[杂阿含经卷三十九] (二)指坐于无物覆蔽之所。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三)比喻...(1120~1188)宋代临济宗僧。浙江天台人,俗姓卢。号混源。十二岁出家,师事资福道荣。十六岁受具足戒,习天台宗教...(动物)鸟名。慧琳音义二十五曰:娑罗娑鸟,此云共行,亦云白鹤。大日经疏三曰:雁非正翻,梵本云娑罗娑鸟,状如鸳...七种的遮罪,即在五逆罪之外,加上杀和尚和杀阿阇梨。因凡是犯了此七逆罪之一的人,便禁止他受菩萨戒,所以叫做遮罪...(杂名)佛将说妙法,现种种之祥瑞其中多放光而照众机之瑞,是云光瑞。法华经序品曰: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无量寿...(杂名)译家有新旧之别。律家亦有新旧。律书中四分五分等属于旧,有部律为新。然古来多就律之注释而论新旧。唐南山...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曾发愿帮一不信宗教的人进入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该放弃?...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洲(一说山东临淄人),年少出家。纵观大师一生德业,...问: 年寿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体也健康了,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临终时是否有能用? 大安法师答: 它是可以库...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一、信 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这种大愿、大力是针对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而生发。在他果地上,...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他七岁出家,常常诵念《法华经》,自称读了三千遍。他来参拜六...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的日子过得多么艰辛:又要躲着人,又要避开狗,还要防备着老鹰...
昙衍(齐洺州沙门)[《续高僧传》卷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衍姓夏侯氏。南兖州人。初生之时牙齿具焉。世俗异之。七岁从学聪敏绝伦。十五擢为州都公事。有隙便听释讲。十八举秀才贡上邺都。过听光公法席。即禀归戒。弃舍俗务专功佛理。学流三载绩邻前达。年二十三投光出家。即为受戒。听涉无暇乃捐食息。然于藏旨有疑。通谘硕学并辞罔逮。遂开拓寰宇置立规猷。顾诸徒曰。吾从师积年心悟未决。赖因游意累日豁然有据。其犹低目面墙则冥无所解。延颈出户则远近斯见。由是讲事无废。毗赞玄理。声辩雄亮言会时机。自齐郑燕赵皆履神化。虽遭缘阻安苦无倦。常随义学千僧有余。出家居士近于五百。并恢廓道志戒禁居心。赵郡王高睿。上洛王高元海。胶州刺史杜弼。并齐朝懿戚重臣。留情敬奉。仆射祖孝征奏为国都。缉谐道政不坠玄纲。而披散词理言尚寡要。故经文繁富者。则指摘一句。用摄广文。时人贵其通赡镕裁而简衷矣。常于暇日私恨曰。昔在俗流尊戒不见。遂令世人无知污我净戒。若不尔者应有所得。以开皇元年三月十八日。忽告侍人无常至矣。便诵念弥勒佛声气俱尽。于时正中。旁僧同观颜色怡悦。时年七十有九。卒于洺州卢氏宅。自衍之生也殊相感人。而立操贞直心用睿约。情及济世。故积散所拯贫病为初。法利所被如行先授但见经像。必奉礼迎送。道遇贫陋。必悲怜垂泣。其谨质深信为若此也。又恒乐听戒。生来两阙。维摩胜鬘日缘一遍。辛腥臭物曾不临瞩。下气逼流身出户外。以清净僧房不为熏勃故也。未终之前。有梦见衍朱衣螺发颁垂于背。二童侍之升空而西北高逝。寻尔便终。时共以为天道者矣。
上篇:宝彖(周潼州光兴寺)[《续高僧传》卷八] | 下篇:慧荣(陈杨都庄严寺)[《续高僧传》卷八] |
梵名 Sat-pāda-?āstra。即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依六部论书之总称。又作六分阿毗昙。即指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阿毗达磨...
色蕴
四天上下
知足院
能依
八一有能
露地
昙密
娑罗娑
七遮罪
光瑞
旧律家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到临终时用
惟贤法师《信解行证》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