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语 mahā-yāna。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为小乘(梵 hīnayāna)之相反词。乘(...(地名)原名Svarṇabhūmi,西洋纪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于华子城,行第三结集后,派遣传道师于各地时,郁多罗Uttara...华严家与天台家将法华经譬喻品火宅喻中所列举之羊、鹿、牛等三车比喻为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而将另一之大白牛车...(名数)谓大毗卢舍那金刚顶经二百卷,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诃衍经等十一卷也。金刚顶经为经藏,苏...【苦谛共相】 p0845 集论四卷三页云:云何苦谛共相?谓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如彼卷三页至六页广释。...(杂语)衣食住之具,以资助人之生命者。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物名)Dhvaja,译曰幢。大日经疏九曰:梵云驮缚若,此翻为幢。梵云计都Ketu,此翻为旗。...(图像)端座于岩窟内之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配于法华普门品所谓: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迥...菩萨由凡夫修行成佛,要经过欢喜等十地才能达到佛果,初地以上叫做地上,初地以前叫做地前,地前是属于凡夫菩萨,地...【心平等根】 p0350 此数论师义。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二页引金七十论云:分别为体。有说:此是肉心为体。...(术语)二十岁已上为沙弥者,以其为可作大僧之年岁故也。行事钞下四曰:从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同资持记下四之二...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有人说,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你不服气,好,我把菩萨的因地给你们看。就是说, 你的因地只...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害佛陀,自立为佛。于是,提婆达多教唆阿阇世王杀害自己的父亲...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份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
孔夫子,他有一天带着他的弟子游行在陈蔡之间,陈国跟蔡国之间一个叫作匡地的地方。结果被一个军队围住了,孔夫子跟...一个富翁看到一个躺在广场上的乞丐,一时起了恻隐之心,问他:先生,我可以帮您做些什么?富人得到的回答是:请您到...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句此处的摄心?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摄心告诉我们了...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无碍智。能修种种清净事业。随住如是诸佛国...
安廪(陈钟山耆阇寺)[《续高僧传》卷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安廪。姓秦氏。晋中书令靖之第七世也。寓居江阴之利成县焉。考王妙思滔玄怡心届寂。乃制入神书一首洞历三卷。青乌之道莫不传芳。廪幼而聪颖独悟不群。十三偏艰。孝知远近。断水骨立。闻者涕零。古人有言。知子父也。乃摄以典教。业遂多通。而性好老庄。早达经史。又善太一之能。并解孙吴之术。是以才艺有功文武清播。仍欲披榛问隐荜门珪窦。而虚怀机发体悟真权。年二十五启敕出家。乃游方寻道。北诣魏国。于司州光融寺容公所采习经论。容律训严凝肃成济器。并听嵩高少林寺光公十地。一闻领解顿尽言前。深味名象并毕中意。又受禅法悉究玄门。请业之徒屡申弘益。在魏十有二年。讲四分律近二十遍。大乘经论并得相仍。梁泰清元年始发彭沛。门人拥从还届杨都。武帝敬供相接。敕住天安。讲花严经。标致宏纲妙指机会。值梁运既终法轮停转。洎大陈御寓。永定元年春乃请入内殿。手传香火接足尽虔。长承戒范。有敕住耆阇寺。给讲连续。既会夙心遂欣久处。世祖文皇又请入昭德殿。开讲大集。乐说不穷重筵莫拟。孝宣御历。又于华林园内北面受道。阐化涉劳因以遘疾。至德元年建寅之月迁化于房。皇心恻悼[赗-目+月]赠有嘉。即以其月窆于开善之西山。春秋七十有七。门人痛其安放。士庶失其归依矣。
上篇:警韶(陈杨都白马寺)[《续高僧传》卷七] | 下篇:慧布(陈摄山栖霞寺)[《续高僧传》卷七] |
【假有】 p1027 瑜伽一百卷十二页云:又此假有,略有六种。一、聚集假有,二、因假有,三、果假有,四、所行假有,...
大乘
金地国
四车家
密家三藏
苦谛共相
资生
驮缚若
岩户观音
地上
心平等根
名字沙弥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最为真实的幸福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