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行事)古代每年于先帝崩御之忌日营法会读经,谓之国忌。...禅林每隔五天一参之日。即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此外,朔望两日别有祝圣上堂,通计之,恰为每五日一参...(术语)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于前因,发胜心于旷劫。【又】(人名)禅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三岁丧...【苏迷卢根有四重级】 p1457 瑜伽二卷十一页云:又依苏迷卢根,有四重级。从苏迷卢初级、傍出一万六千逾缮那量。卽...梵名 Dhanikā。佛之弟子。又作檀腻迦、但尼迦、达腻迦、陀尼迦。檀尼迦原为陶师子,善于和泥作屋;因其欺骗守材者...(职位)又曰圣侍。禅宗给侍僧堂圣僧之像者。...(术语)称弥陀之名号也。以第十八愿为往生之正目而正为其所誓故也。对于五念门中前三后一之助业而言,观经散善义曰...【离系有六时重得】 p1430 俱舍论二十一卷十三页云:论曰:诸惑若得彼能断道;卽由彼道,此惑顿断。必无后时再断惑...跪于炉前拈香之谓,通常行之于圣节、国忌,或祖师之忌日。于敕修百丈清规卷上祝厘章圣节条载有跪炉行仪之作法,于法...位于台湾宜兰市北门。为佛光山之宜兰分院。乃兰阳地区著名之百年古刹,始建于前清道光年间。1952年,居士李决和、林...亦名:半月半月 子题:俗有四时道唯三位、三时之始冬分在初、冬四月以八月十六日为初、春四月以十二月十六日为初、...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来常常伤人伤己。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路怒症,一旦开车上了路,完...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说:俯仰无愧。就算死到...
大磬 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净智,生活一定非常的踏实与丰富,生命...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曾经有一个叫松寺的寺院,这个松寺的规模可不小,光僧人就有一...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倒,也做不到对尘世毫不留恋;说我不信吧,隐隐总觉得若不抓...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度当中,他的精进波罗蜜特别的殊胜,很少有一个菩萨像释迦牟尼...问: 请问尊者,什么是福业?什么是波罗密?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道澄尊者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之前也跟大...
明彻(梁杨都建初寺)[《续高僧传》卷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明彻。姓夏。吴郡钱唐人。六岁丧父。仍愿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友从心自断。每见胜事。未曾不留心谛视。遇客读释道安传云。闻安少孤为外兄所养。便歔欷呜咽。良久乃止。他日借传究寻。见安弘法之美。因抚膝叹曰。人生居世。复那可不尔乎。自是专务道学功不弃日。尝与同学数辈住师后房。房本朽故。忽遭飘风吹屋。欹斜欲倒。师行不在。无物支持。众人皆走。彻习业如故。会稽孔广闻之叹曰。孺子风素殊佳。当成名器。时伦因事推伏。驰名东越。齐永明十年。竟陵王请沙门僧佑。三吴讲律。中涂相遇。虽则年齿悬殊。情同莫逆。彻因从佑受学十诵。随出杨都住建初寺。自谓律为绳墨宪章仪体。仍遍研四部校其兴废。当时律辩莫有能折。建武之中移业经论。历采众师备尝深义。以旻法师标正经论妙会机神。谭思通微易钩深奥。乃从其成业。齐太傅萧颖深相钦属。及领荆州携游七泽。请于内第开讲净名。每日诸经文句。既是应机所说。或有委曲深微。或复但拘名字先来英旧人各厝情。谬当今日望此玄宗。远无仿佛深怀愧恻。时咸重其谦退。及萧氏将薨。赠别尘尾软几。彻以遗命所留。凭抚以尽其寿。天监之初始返都邑。又从旻受业。少长祈请常为覆述。究博深文洞明奥旨。盘根交结了无遗滞。远树名闻征屈重叠。乍经乍论四时不辍。听受之众不远云集。武帝钦待不次长名进于内殿。家僧资给岁序无爽。帝以律明万行条章富博。愿撮取简要以类相从。天监末年敕入华林园。于宝云僧省。专功抄撰。辞不获免。每侍御筵对扬奥密。皇储赏接特加恒礼。故使二宫周供寒暑优洽。当时名辈并蒙殊致。未有恩渥如此之隆。以其鸠聚将成。忽遘疾沉积。于寿光殿移还本寺。天子亲自怡色温言躬临慰喻。知当不振退而流涕。中使参候晨宵不绝。彻自惟将卒奉启告辞。皇心载轸于万寿殿。时内外枢揆一时恸绝。以呈彻表故也。其文曰。因果深明倚伏何逭。明彻虽复愚短。忝窥至籍。将谢之间岂复遗吝。但知恩知庆。辄欲言之。明彻本出东荒贱民而已。微有善识得厕释门。契阔少年绸缪玄觉。虽未能体道。微得善性。运来不辍。遇会昌时。遂亲奉御筵。提携法席。且仁且训备沐恩奖。恒愿舒慕丹诚奉扬慈化。岂意报穷便归尘土。仰恋圣世何可而言。特愿陛下永劫永住益荫无涯。具足庄严道场训物。天垂海外同为净土。胜果遐流雍容远集。明彻以奉值之庆论道之善。脱亿代还生犹冀奉觐。惟生惟死俱希济拔。临尽之间忽忽如梦。虽欲申心心何肯尽。不胜悲哀之诚。谨遣表以闻。敕答省疏增其忧耿。人谁不病。何以遽终过甚。法师至性坚明道行纯备。往来净土去留安养。方除四魔理无五畏。唯应正念诸佛不舍大愿与般若相应。直至种智发菩提心。彼我相摄方结来缘。敬如所及。菩萨行业非千百年。善思至理勿起乱想。览笔凄懑不复多云。帝因于寺为设三百僧会。令彻忏悔。自运神笔制忏愿文。事竟遂卒寺房。即普通三年十二月七日也。窆于定林寺之旧墓。敕给东园秘器。凶事所资随由备办。主者监护有崇敬焉。
上篇:僧乔(梁杨都龙光寺)[《续高僧传》卷六] | 下篇:法开(梁余杭西寺)[《续高僧传》卷六] |
(物名)法器之一。为惊觉诸尊,警悟有情而振之。其体坚固称为金刚,其柄为五钴形故称为五钴铃。...
国忌
五参日
慧能
苏迷卢根有四重级
檀尼迦
圣僧侍者
正定业
离系有六时重得
跪炉
雷音寺
黑白月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当鸣不鸣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