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密教特有之美术。密教向以本尊之修法为重点,在造像与绘画方面依据仪轨而有特殊之规定,故应修法之需要,于佛像、法...(1140~1214)宋代浙江钱塘人。字复之,号铠庵。少读周官,慨然有济世之志。后隐于左溪,尝读楞严及宗镜录,复由宝...(譬喻)智度论十曰:如偈说,智人能敬智,智论则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蛇知蛇足。...由印度毗舍离城北方至喜马拉雅山脉中香醉山(梵 Gandha-mādana)间,有七座黑山。其名称依立世阿毗昙论卷一南剡浮...(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占察经卷下(大一七·九○七上):“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杂语)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术语)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所以开病者,病人苦恼,施主体知;若不开者,形命难济。既非情欣,不作时限。”行宗记释云:...子题:一食卯斋、卯斋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古之高德,奉敬律仪, 一食卯斋 ,用为常务。今时浊恶,啖食无时,...又作能伏道。指制伏惑障现行之有漏、无漏道力。此伏道通有漏、无漏二道,及加行、根本、后得三智。其中,有漏道由修...(杂语)谓僧徒也。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作门。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因此吃素就成为佛教徒的标志。 不杀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则多劫之重报,转而现生轻受。罹灾戾而猛修持,则娑婆之痛苦...
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果我们用佛法的观念,向自己的内心观照、思惟,就不会与烦恼相...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是上静下然尼师。她每天早晚焚香诵经礼佛,很有修行。 在顺治...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三、忏悔(三称三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学我们一般叫作理观。理观它是静...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不是讲的。虽然禅不立文字,语言文字代表不了禅,但是它又不能...
慧忍(齐北多宝寺)[《高僧传》卷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忍。姓蒉。建康人。少出家住北多宝寺。无余行解。止是爱好音声。初受业于安乐辩公。备得其法。而哀婉细妙特欲过之。齐文宣感梦之后集诸经师。乃共忍斟酌旧声诠品新异。制瑞应四十二契。忍所得最长妙。于是令慧满僧业僧尚超朗僧期超猷慧旭法律昙慧僧胤慧彖法慈等四十余人皆就忍受学。遂传法于今。忍以隆昌元年卒。年四十余。
上篇:昙凭(齐白马寺)[《高僧传》卷十三] | 下篇:道照(宋京师祇洹寺)[《高僧传》卷十三] |
即佛之尊称。佛乃三界中之最尊贵者,具足智德,为三界独尊,四世导师,世所尊重。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大四五·一四五...
密教美术
吴克己
蛇知蛇足
七黑山
一实境界
五部相应数珠
天龙八部
背请戒开病缘义
非时食戒急护
伏道
空门子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戒杀与吃素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究竟是谁在烦恼
老鼠也能往生
首富只靠一粒米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