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经名)一卷,失译。集经论中之种种因缘法义。...(杂语)勤而苦也。无量寿经下曰:爱念相随,勤苦若此。...亦名:盗戒缘起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在罗阅城,有檀尼迦,在闲静处草屋坐禅,为人持去,乃作全成瓦屋,佛令...位于四川大足县东北约十五公里之宝顶山。山腰周壁凿出摩崖造像十三处,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有巨型雕刻三十余...【灭尽等至】 p1213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灭尽等至?谓已离无所有处贪,从第一有、更求胜进;由止息想作意为先,不恒...又作死天山、四手山、死山。指人死后,在冥途中所必经之险山。据地藏十王经所举,死者于冥途中,初七日之间,须至秦...心地观经云:世间凡夫无慧眼,迷于恩处失妙果,五浊恶世诸众生,不悟深恩恒背德,我故开示于四恩,令入正见菩提道。...(术语)佛之光明也。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照耀最第一。...法相宗将真谛分为义、得、正行等三种胜义。妙体离言,超越法相,称为胜义,又作第一义或真谛,乃世俗之对称。即:(...子题:学书、学诵、世论、杂法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五分,为知差次会等 学书 ,不得为好废业,不听卜相,及问他...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缘”而说。一切现象皆具有表里之关系,隐面为里,显面为表,表里乃一体同具,故隐不离...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 佛于无量劫前,对...
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这位祖师在世的时间并不长,活了四十九岁。但是这个祖师的特点非常鲜明,很有善根...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里,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不仅相貌端正,且出生数日后便能开口说话。长者子问父母:...问: 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很成功,为什么我跟他一百八十度相反呢?皈依佛法僧三宝已经十...问: 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年轻人立志要过「一亿人生」。但是这些标准,让人压力很大,...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
据近代学者考证,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在其著名著作《葬书》中有言: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
慧益(宋京师竹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益。广陵人。少出家随师止寿春。宋孝建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烧身。众人闻者或毁或赞。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唯饵麻麦。到六年又绝麦等。但食苏油。有顷又断苏油唯服香丸。虽四大绵微而神情警正。孝武深加敬异致问殷勤。遣太宰江夏王义恭诣寺谏益。益誓志无改。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将就焚烧。乃于钟山之南置镬办油。其日朝乘牛车而以人牵。自寺之山。以帝王是兆民所凭又三宝所寄。乃自力入台至云龙门不能步下。令人启闻。慧益道人今舍身诣门奉辞。深以佛法仰累帝闻改容。即躬出云龙门。益既见帝。重以佛法凭嘱。于是辞去。帝亦续至。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谷。投衣弃宝不可胜计。益乃入镬据一小床以衣具自缠。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将就着火。帝令太宰至镬所请喻曰。道行多方何必殒命。幸愿三思更就异途。益雅志确然曾无悔念。乃答曰。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罔已者。愿度二十人出家。降敕即许。益乃手自执烛以然帽。帽然乃弃烛合掌诵药王品。火至眉诵声犹分明。及眼乃昧。贵贱哀嗟响振幽谷。莫不弹指称佛惆怅泪下。火至明旦乃尽。帝于时闻空中笳管异香芬苾。帝尽日方还宫。夜梦见益振锡而至。更嘱以佛法。明日帝为设会度人。令斋主唱白具序征祥。烧身之处谓药王寺以拟本事也。
上篇:僧瑜(宋庐山招隐寺)[《高僧传》卷十二] | 下篇:僧庆(宋蜀武担寺)[《高僧传》卷十二] |
【住自性界】 p0660 瑜伽九十六卷一页云:住自性界者:谓十八界堕自相续各各决定差别种子。...
三慧经
勤苦
大盗戒缘起
宝顶山摩崖
灭尽等至
死出山
四恩
佛光
三胜义
比丘杂学可否
秘密隐显俱成门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长者子的供养
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