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Yujiaxingpal 印度大乘佛教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有宗。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以《解深密经》、《瑜伽...袒露一臂。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边,如金刚经所说的偏袒右肩是。...(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教面善悦童子念十方之佛名以除恐怖。...为龙王或龙神之住处。又称龙户。据传在大海之底,龙王以神力化作宫殿,为现世佛法隐没时龙王护持财宝、经卷之所在。...(1618~1684)明代临济宗僧。楚北人,俗姓瞿。字善权。十三岁丧父母,从安顺府(贵州)观音硐之太虚出家,数年后,...“暗禅者”之对称。指拘泥执著于文字之学问,而无真修实行之修业者。与“文字法师”为同类用语。 p1422...指生来即得之定心。与“修得定”对称。谓依前世善业之力,自然所得之定地。乃指色界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即指随侍诸佛、菩萨、明王等之使者成办诸事之三昧。如文殊菩萨之八大童子、五奉教者及不动明王之三十六童子等。诸尊...(名数)一、性空教,分析小乘教诸法之性分,唯观其自性之空无,尚许因缘生之假相者。二、相空教,观大乘浅教诸法之...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隅。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原名宝宫寺,元仁宗时改称佛宫寺。寺中之木塔系古代木构建筑...指本愿之力用。略作愿力。又作宿愿力、大愿业力。即诸佛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以前之“因位”所起誓愿之力用,于果位而...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明廉启敬《修龄要旨》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男孩。12岁之前被父母带到美国去,他的饮...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资粮位、也包括内凡的加行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因为你的心灵跟地藏菩萨的心灵...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
慧静(宋山阴天柱山)[《高僧传》卷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静。姓邵。吴兴余杭人。居贫履操厉行精苦。风姿秀整容止可观。始游学庐山。晚还上都进业。解兼内外偏善涅槃。初止治城寺。颜延之何尚之并钦慕风德。颜延之每叹曰。荆山之玉唯静是焉。及子竣出镇东州。携与同行。因栖于天柱山寺。及大明之中。又迁居剡之法华台。后憩东仰山。处处般游。并以弘法为务。年过知命志节弥坚。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着文翰集为十卷。
上篇:道汪(宋蜀武担寺)[《高僧传》卷七] | 下篇:法愍(宋长沙麓山)[《高僧传》卷七] |
【如来无量法教皆由三种理趣】 p0584 瑜伽七十一卷一页云:复次如来无量法教,皆由三种理趣。一、由义差别理趣...
瑜伽行派(Yogacara)
偏袒
灭十方冥经
龙宫
达位
文字人
生得定
奴仆三昧
南山三教
佛宫寺
本愿力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