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天名)由没于意愤天处而降生于人间者,住于须弥山。止观私记五末曰:婆沙云意愤天。...(术语)四处者一为王舍城之鹫峰山,二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三为他化自在天宫,四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鹭池。十六会...比喻烦恼之杂多厚重。因烦恼非一,故称为重。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三中):“大悲怜愍一切无闻,如月隐重山,举...【邬波索迦有三种德】 p1248 瑜伽七十卷九页云:复次邬波索迦、有三种德。一、清净,二、能造作,三、能引发。清净...(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诵之可以生饭施鬼神。...即悉昙字 (a)(sa)(va)。又作阿娑缚。阿娑嚩三字为佛部等三部之通号,故以之相配于三部,即阿字为佛部、娑字为...(术语)漏为漏泄之义,缚为系缚之义,皆为烦恼之异名也。众生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为此烦恼,身心被系缚,故名...(术语)谓太阴也。俱舍论十一曰:日月径量,几喻缮那,日五十一,月唯五十。(中略)月轮下面颇胝迦宝水珠所成,能...(衣服)Nivā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曰厥修罗(Kus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涅槃...指设置戒坛。霜台,原为执掌法律之处,即为御史台之异称。禅苑清规卷九(卍续一一一·四六四上):“谢大戒词(万岁...为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禅天。盖三界共分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与无色界各四地;故色界之初禅天即为九地中之第...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昧...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它,把它挖出来,现在就运用它!在临终...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轼少有大志,幼时其母程氏亲自教他读书。一...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 635千卡,含蛋白质11.5...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经历都很神奇,善根极为深厚。 七岁的时候随着他的母亲到寺院...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是最起码的基本功,所...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请师父开示:念佛是记数好还是不记数好啊?印光大师开示念佛...《增一阿含经》云: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佛法的精神就是慈悲与平等,想达到慈悲、平等的心,...
竺道生(宋京师龙光寺)[《高僧传》卷七]
【历代名僧辞典】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父为广戚令。乡里称为善人。生幼而颖悟聪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伏膺受业。既践法门俊思奇拔。研味句义即自开解。故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酬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穆。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群经斟酌杂论。万里随法不惮疲苦。后与慧睿慧严同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还都止青园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种青处因以为名。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王弘范泰颜延并挹。敬风猷从之问道。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着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阿阐提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吴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号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销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道俗嗟骇远近悲泣。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鉴之至征瑞如此。仍葬庐山之阜。初生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生睿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慧义彭享进。寇渊于默塞。生及睿公独标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士矣。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翫味。生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世皆宝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其遗德。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为宪章。宋太祖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后龙光又有沙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时人号曰游玄生。着涅槃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着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慧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兼工草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
上篇:道恒(晋长安)[《高僧传》卷六] | 下篇:慧睿(宋京师乌衣寺)[《高僧传》卷七] |
原始教团中允许个人拥有之私产,一般为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即中衣、上衣、大衣)一钵。另可拥有坐具、...
意愤天
四处十六会
重山
邬波索迦有三种德
妙色陀罗尼经
阿娑嚩
漏缚
月轮
涅槃僧
启霜台
离生喜乐地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红薯的保健与妙用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