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广义而言,即指一切白色兽毛制成之拂子;狭义言之,则指白牦牛尾长毛所制之拂子,又作牦牛拂、白牦拂。白牦牛(梵 ...(名数)佛祖统纪于台宗立东土之九祖: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北齐禅师,第三祖南岳禅师,第四祖智者禅师,第五祖章...【修习位】 又作有学道。此乃唯识五位修行的第四位。修行菩萨,于通达位(见道位),虽然证得无分别智,断除一切心...禅林用语。丛林中,特指于库院里,典座等为大众之说法。 p3990...(异类)YaksaRakṣasa,夜叉与罗刹,皆恶鬼之总名。夜叉译捷疾鬼。罗刹译暴恶鬼。...指三种有为法。又作三有为相、三相。即:(一)色法,乃质碍之法,小乘俱舍指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大乘法相指...凡十卷。日本泊如运敞撰。略称谷响集。解说有关佛教种种故事杂问。第一卷收录牛王宝印等六十项,第二卷有法身塔等六...【方所差别】 p0376 瑜伽一百卷十四页云:云何建立方所差别?谓有色诸法,据处所故;得有远近方所差别。无色诸法,...【俱有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恶】 为三性之一,相对于‘善’、‘无记’,与‘不善’同义。即能招感苦果或可厌毁的不善法,及恶思之所作。其性...【了】 《成唯识论》卷二曰:‘了谓了别,即是行相。’何谓行相?以能缘之心,行履于所缘之境的作用,称为行相。此...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一阵一阵...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疑心,也不要惊恐。当初唐玄奘法师,临终也有大病,何况我们是...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圆润,怀抱小儿作哺乳状,是公认的孕产妇女与孩童守护神。然而...法会法语序 印光乃西秦百无一能之粥饭庸僧,宿业深重,致遭天谴。生甫六月,遂即病目,经一百八十日,目未一开,除...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杜绝一错再错。 忏悔过失和罪障。若是错了不改,好比船到江心...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的对面。譬如像下棋一样,只看得一着,看不到第二着、第三着。...
僧伽跋摩(宋京师奉诚寺)[《高僧传》卷三]
【历代名僧辞典】
僧伽跋摩。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峻有戒德。善解三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年。出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剎。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证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数百许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殷盛倾于京邑。慧观等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虽译未及缮写。即以其年九月。于长干寺招集学士。更请出焉。宝云译语。观自笔受。考核研校一周乃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及请圣僧浴文等。跋摩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事讫辞还本国。众咸祈止莫之能留。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
上篇:求那跋摩(宋京师祇洹寺)[《高僧传》卷三] | 下篇:昙摩密多(宋上定林寺)[《高僧传》卷三] |
(杂语)忌日之前日也。以与当日隔一宿故也。敕修清规景命四斋日祝赞曰:隔宿堂司行者,报众挂讽经牌。...
白拂
天台九祖
修习位
韦驮天上堂
夜叉罗刹
三有为
寂照堂谷响集
方所差别
俱有因
恶
了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逆风的香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鬼子母」的由来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