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讫栗枳,梵名 Krkī。又作讫哩吉王、吉利王、吉利枳王、吉基罗王。为迦叶佛出世时之国王名,乃迦叶佛之父。俱舍宝疏...位于福建晋江县石狮镇卓望山。背倚金井镇,西临围头湾。又称大石佛寺。寺旁林峦奇石列布,山前明屿暗礁错落。建于南...(界名)别名众合地狱,八大地狱之第三。狱中有大石山压碎罪人之身者。...乃专注一心,归向佛陀教法之谓。天亲之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下):“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亦名:静默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静默者,谓无高声也。”(事钞记卷二五·三九·二)...(传说)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其中,船去驶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术语)称大日如来师子奋迅之大精进力也。大日经二曰:我昔坐道场,降伏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是时梵天等...(术语)诠显圆理之经也。如华严法华是也。止观一之一曰:声为佛事,称之为经。圆诠之初,目之为序。...亦名:提舍尼篇释名 子题:向彼悔、可诃法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如昔相承 向彼悔 也,如上说之。今云可诃 法 也,...亦名:沙弥别行篇、沙弥篇 子题:信为道原功德母、智是出世解脱因、室罗末尼罗、求寂、皓首、面墙 行事钞·沙弥别行...又作右胁卧、右胁师子卧、师子卧、狮子卧。即右胁向下,两足相叠,以右手为枕,左手伸直,轻放身上之卧法,为比丘之...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析及解释佛理,进而使诸位能因之对佛学作进一步的研究,理解,...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随众生心生而生,随众生心灭而灭。一念念佛一念生,念念念佛念...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求师父指点一下,感恩。 慧广法师答: 有一个人...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 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可为贤人。纵而不节,是为下愚。盖此二者,皆造...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清辨梵名 Bhavaviveka、音译婆毗吠伽,南天竺人,与护法为同一时代人,他曾到中天竺向众护学习龙树的空宗理论,著有《大乘掌珍论》二卷(唐玄奘译),《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唐波罗颇密多罗译),是当时有名的大乘空宗论师。护法是唯识十大论师之一,著作丰富,弟子众多(见护法条)。清辨造《掌珍论》后,引起空、有法义之诤。这在当时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法义论战。两家言论如下:护法造《唯识三十颂释》,(窥基译《成唯识论》,即以护法之释论为主要依据。)主张诸法皆由因缘而生,而将一切诸法分为三性,即:一者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所现之法,故说为空;二者依他起性,诸法皆因缘而生,故说为有(假有);三者圆成实性,即一切法的本体悉皆真实,故说为有。《成唯识论》卷八称:‘此三性中几假几实?遍计所执妄安立故可说为假,无体相故非假非实。依他起性,有实有假,聚集相续分位性故说为假有;心、心所、色从缘生故说为实有,若无实法假法亦无,假依实因而施设故。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清辨造《大乘掌珍论》,主张一切皆空,不仅因缘和合的有为法空,永恒真理的无为法亦空。《掌珍论》卷上有偈曰:‘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意思是说,因缘和合的有为法,都是虚幻不实的,故说为空;而无为法没有实性,有如‘空华’,所以也是空。《成唯识识》卷三,对清辨‘一切皆空’的理论提出反驳,论曰:‘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此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实,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谁有智者为除幻敌,求石女儿用为军旅?’上一段论文的意思是:有些执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为究竟理论者,根据这种错误的比量,否定阿赖耶识及一切法的存在,这就违背了唯识宗所依六经十一论的理论,认为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等全属虚妄。如果说‘一切皆空’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世出世间的一切染净因果就不存在了。同时,那些精勤修行、希望成佛证果的人,岂不像是征用石女的儿子去打仗、完全落空吗?总之,以护法为代表人物的大乘有宗以为:作为客观事物的‘外境’是空的,而作为主观的能认识的‘心识’是实有的。而以清辨为代表人物的大乘空宗认为:不仅外境是空,心识也是空的。《成唯识论》卷二曰:‘清辨计言,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由此看来,护法是以万法缘起立法相门,主张因缘所生法为有;清辨是以万法实相立观心门,主张毕竟皆空。 关于当时的空有之争,后世看法不一。法藏的《楞伽玄义》中解释说,清辨破有,护法破空,虽似相破,实是相成,因为相破的结果,益发彰显‘真空妙有’的佛教至理,此说不无卓见。
上篇:清净识 | 下篇:眼根 |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
讫栗枳王
西资岩
堆压地狱
一心归命
高声白衣舍戒释名
念佛免摩竭难
大勤勇
圆诠
波罗提提舍尼篇释名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第二十八
右胁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佛教中的「称谓」有哪些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