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杂语)Parami,译曰第一。大日经疏十三曰:钵罗弭,译为第一也。以无等故即是第一,更无过上也。...对五欲贪著爱著。贪与爱,同体异名。...【意根】 六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根’为能生之义。六根中之前五根所对之境为四大(地、水、火、风)所形成之色...【无犯】 p1043 瑜伽六十八卷九页云:云何无犯?略有四种。一、初业,二、颠狂,三、心乱,四、苦受所逼。 二解 瑜...【金刚喩三摩地】 p0812 瑜伽十二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金刚喩三摩地?谓最后边学三摩地。此三摩地,最第一故;...(名数)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术语)冥者,幽冥而不可见闻者。显者,显现而可见闻者。...(杂语)于大小皆注全力也。涅槃经曰:如大师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唐代杨炯撰。描述则天武后于如意元年(792)将盂兰盆分送佛寺之情形。内容共八六七字。首段叙述当日天气、场所,及...亦名:藏衣戒犯缘、藏他衣钵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三缘:一、是大比丘衣钵,二、作惊动意,三、取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己心里接受了不顺的境,所以就觉得难过了。当我们的心慢慢锻炼...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
这个对外的弘化,我觉得有两个重点。这个忍辱是有一些基础的。 第一个,包容。我们一个菩萨要忍辱,你把标准要定出...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 名之为...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
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钵盂,便可以任意享用。黄金白玉并不是稀奇珍贵之物,只有披戴...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邻国自知不敌良马而退散。 国王便想:当初饲养良马,是为了退...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两个犯人的故事:这两位犯人都是无意犯罪,刚入狱都很伤心绝望。但是过了一段日子之后,一位犯...
依正二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依正二报】亦称依报与正报,略称二报。正报,即指依过去善恶业因而感得的果报正体,如生于人道,则具备四肢五官,受人间之果报;生于旁畜牲道,则具备羽毛齿革,受畜牲之果报。依报,即指依于正报而受相应止住之所的果报,如受人间之正报者,则必有与其相应之家屋器物等依报;受畜牲之正报者,则必有与畜牲相应之巢穴等依报。简略言之,由过去世的业因,感得有情今生的身心,即生命体的存在,名谓正报;生命体存在期间,生活所依的环境,包括国土、房舍、衣食、器物等,都是依报。
上篇:表义名言种子 | 下篇:依他起性 |
【虚妄分别杂染相】 p1169 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今次当说此杂染相。颂曰:覆障及安立、将导摄圆满、三分别受用、引...
有覆无记
钵罗弭
贪爱
意根
无犯
金刚喩三摩地
八敬戒
冥显
全威
盂兰盆赋
藏他衣物戒犯缘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不要期待别人让你满意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